2011年1月22日星期六

医药漫谈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1-01-22

医药漫谈

2011-01-22

作者: 高极登

科技新语

  中医专科事件近日甚嚣尘上,什么“不道德”、“诈钱”之类的话语频出。这年头,各行各业都有败类,所以个人的判断就显得重要。

  涉猎资信科技这些年来,很多知识过时不管用,唯一留下的是逻辑思考能力,对很多事情,理性的逻辑判断非常重要;资信时代另一个便利是网络,医药知识不妨上网查一查,参考第三造的意见。

  微处理器泰斗英特尔(Intel)创办人安迪·葛洛夫博士(Andy Grove)的遭遇是个经典的例子。他自行判断救了自己的命。话说1994年,体检时发现他的前列腺化验(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 blood test)值为5,正常是0-4,医生不以为意。隔年,他福至心灵,上网查找了这方面的资料,觉得不可小觑,于是再化验,发现这个值已升至6,他患上了前列腺癌。面对开刀、化疗和冷冻三种疗法,他进行了系统分析选择化疗,慢慢痊愈。

  究其实,这一切和他所接受的资讯科技训练不无关系。首先是他有正见,不轻信医生,其次他会上网查找资料,其三是他当机立断,快速行事;拖延的话,病情可能恶化,药石无灵。

  这类的例子平时听得多,有个朋友被诊断患了肝癌,化疗前到澳大利亚旅行,宠一宠自己,刚巧旅馆旁有家诊所,乘便去作了检验。几星期后报告寄到新加坡,一切正常,根本没病;到底是误诊,还是有其他耐人寻味的原因?

  现在的医生可能是细心、怕输或是为了赚更多钱,总是叫病人去作专科检查或是扫描。

  有人做大肠内窥镜手术,反正是医药福利,不做白不做,泻药吃得他几天不舒服。我上维基事典(Wikipedia)查看,发现这类手术未必能完全窥探肠内异物,还有弄伤肠壁的风险。很多医生谈到药物或疗法的副作用时,总喜欢轻描淡写。

  只要上网查看,就会发觉很多保健品,比方一种防关节老化的辅助品,其实没有确切的医药实验证明;经济利益和广告效应,使得这些物品大行其道。

友人常觉心脏不舒服,跑步做心电图,一切正常,花了很多钱;医生最终建议做CT扫描,敢情又有钱赚。但医生还有良心,说CT扫描X光比照肺还强很多倍,还幽默地说病人心脏病没爆发,就先让CT扫描夺了命。

  后来朋友发现情况老发生在吃饱后,我想到胃酸倒流,上百度网检索,果然胃酸倒流的一个征状是“烧心”,心脏会很不舒服,少吃多餐,饭后别坐卧,直立散步,就解决了心脏病疑云。

  电脑逻辑的流程图其实不难,一般人只要以“是”和“不是”方式,就能自行决策,根据每个人的病况、体质、经济能力,助你酌情作出理性安排。

  这是个听来的故事,有人经第三造确认患癌,中医认为癌症是生理失调。有个“酸碱平衡”理论,认为只要把人体调至弱碱体质,也就是酸碱值(PH value)在77.5之间,癌细胞就会消退,因为癌细胞偏爱酸性,不能在碱性环境下生存。台湾雷久南博士是这方面的倡导者;灵芝、蓝藻、素食是抗癌食疗良方。

  但此君考虑到公司医药福利、病假、保险等不承认中医,于是选择化疗;化疗杀伤力大,加上病人身子弱,心情忧郁和医药费压力,癌症受控,但却因虚脱而死。

  病没好还留下一大笔医药费让亲友承担;即使医好,多活个羸弱的几年,面对欠下的医药费、生活费,对穷人来说,生不如死。

  医药知识、抉择是关键,上网找答案,别尽信医生,听网上过来人的意见,可以让你少犯错误,生命有时候就在一个逻辑判断之间。

作者是本报新闻编辑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