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8日星期日

餐馆:东南西北 --- 222道素食难辨荤素

Source: http://www.zaobao.com/ by 莫美颜(2008-09-27)

157道食品包括面、米粉、饭、西餐、套餐;65种饮料包括果汁、无酒精的素鸡尾酒、素啤酒、素葡萄酒等。原以室内设计为业的黄美芬,三个月前开了一家素食馆,以222款素食,要向大家证明素食不仅不单调,而且变化无穷。

  这家素食馆开在马林百列中心职总超市旁一座多层停车场楼下。餐馆面积不大,门面也不起眼,但简洁明亮的布置却叫人留下美好印象。

  黄美芬卖的素食都没有添加味精、盐和面筋。她卖的素食不但好吃而且较健康,她希望更多人能品尝得到。此外,为了使素食变得更加美味可口,她通常都会把买来的原材料加工,以便做出来的素食口味更加多样化。

那天一口气吃了她做的六个主菜:素羊肉干咖喱饭、清蒸素鳕鱼、素乳酪猪排、素梅菜扣肉、香脆鸡丁饭、福州贡丸拉面和两个小点心:素龙虾卷和素牛蒡卷。东西方口味,不同籍贯的食品一应俱全。

素羊肉软中带弹性

  比如“素羊肉干咖喱饭”就是印度与西方口味的混合体。黄美芬采用冬菇脚制作的素羊肉,而这素羊肉在做成饭食之前都先用香菇粉和胡椒粉腌了一段时间,然后加入乳酪、米饭和多种香料一起焗熟,那素羊肉吃起来很够味,很香,尤其是那素羊肉更是软中带弹性,口感很好。事实上,它也是这家店非常畅销的一个套饭。

  又如“清蒸鳕鱼”,黄美芬也另外用香菇粉和面粉腌过才蒸。这道菜的汤汁味道简直可与潮州清蒸鲳鱼的汤汁媲美。

“猪排”炸得外脆内软

“梅菜扣肉”是从荤食客家菜取得制作灵感的一道素食。所谓的扣肉材料是蒟篛和大豆纤维。那素扣肉的滋味几乎叫人分辨不出是素还是荤的。

  “素乳酪猪排”,令人回味的是那片烤得外脆内软的“猪排”。原来“猪排”不但加了马蹄,还加了乳酪和用三种茄汁调配成的茄酱。

  “香脆鸡丁饭”最能捉住食客胃口的是那用大豆制作,炸得香脆的素鸡丝。
  “福州贡丸拉面”最特别的则是外皮以蒟篛为材料,内夹了香菇和香菇脚碎的贡丸,那味道一如馅料饱满的福州鱼丸。

  记者吃到的两个小点心也一样不欺场。不论用蒟篛、青豆和玉米制作的“素龙虾卷”,还是以腐皮为皮,裹以牛蒡和香菇的“素牛蒡卷”,吃进肚里感觉都很实在。

  餐馆:东南西北

  地址:马林百列中大牌89,#01-750

  营业时间:上午11时至晚上10时,星期一休息

  电话:8100-0049

2008年9月22日星期一

中国学新加坡:什么还没学到?

本文源自联合早报(19-9-2008

[作者:杜平] (2008-09-19)(zaobao.com)

不诚实的官员、不诚实的企业和不诚实的个人,三者携手合作,结果首先毁掉自己,然后也会使整个民族作假成性,毫无尊严。

去年上半年,“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在国际上引发了不少风波,使中国政府和企业陷入难堪的境地。当时,笔者就此发表专栏文章《缺乏管控的中国初级资 本主义》,指出中国的现状与十九世纪中叶的美国很相似,宏观上看似有序,微观上却是混乱不堪。“政府、司法和资本之间的权钱交易,早已从个别现象变成群体 习惯;损人利己、坑蒙拐骗和弄虚作假的行为,差不多就快要变成民族的性格。”

  坑蒙拐骗和弄虚作假“差不多就快要变成民族的性格”,这句 话确实显得过于尖锐和刺耳,所以我也理解一些中国朋友曾经表示的不悦。可是,没有想到的是,中国政企界一位身居高位者后来在私下里对我说,他在商界的好些 朋友都看了这篇文章认为,虽然尖锐了些,但却是一针见血,现在的中国社会确实就是这么回事。

都是孩子,为何境遇不同?

  这 几天,三鹿奶粉事件一直在发酵,不仅使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丧失信心,而且也使外部世界再次看到了中国社会存在的一些重大弊端。假若现有的各级执政者和管 理体制依然无法减少和防止此类事情发生,那么,久而久之,损人利己、坑蒙拐骗和弄虚作假,就真的要变成全社会的习惯,最终成为这个民族的性格特征。

  在三鹿事件曝光之初,人们还以为这只是一家企业、一种产品的问题。但随着奶粉检测工作在全国展开,当局已经查出几十家公司的数十种奶粉都不同程度地含有三聚氰胺,实在是令人触目惊心,也叫人难以置信。

   由此可以得出的印象是,在原奶中掺入有毒化学原料,绝对不是几个不法奶农的个人行为,而很有可能是整个奶粉行业生产程序的一部分。因此,若只是抓几个无 足轻重的奶农当替死鬼,那不仅不能服众,而且还会让世人看到,在中国,不只是那些企业和商人在疯狂地欺世敛财,而且就连政府、司法机构和整个体制都在弄虚 作假。

  三鹿事件曝光次日,一位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朋友说,从电视上看到甘肃两名婴儿死于毒奶粉的新闻,她在刹那间便想到了自己幼小的孩 子,情不自禁地紧紧搂着他,为他能在新加坡安全和健康地成长,感到由衷的庆幸和欣慰。她这样问道:“同样是可爱的小宝宝,为什么境遇如此不同?”

  为什么境遇如此不同?这个问题看似多么简单,但实际上却直透问题的核心。在过去二十多年里,论经济增长和财富增加的高速度,中国可谓天下无敌;但与此同时,中国的生存环境、社会风气、政府信誉、企业责任、公民修养等等,同样以无可匹敌的速度向低劣的方向滑行。

  可以说,中国在以超高GDP宣告自己崛起的同时,却以超低的道德要求宣告了自己的沉沦。而相比之下,新加坡一直在两者之间保持了良好的平衡,彼此相辅相成。因此,要问“为什么境遇如此不同”,答案在比较中就显而易见。

官员所思并非人民所盼

  笔者在新加坡生活十三年,直接和间接地观察过大批中国官员、学者、记者和商人前来考察和取经的过程,也接待过很多来来往往的私人朋友。大多数人都是慕名而来,对所见所闻都会发出一番感慨,甚至流露出真诚的羡慕之情。

   但是,身份不同的人,观察新加坡的角度却很不相同。凡是家有幼儿的父亲或母亲,都会自然地从孩子的角度观察新加坡,羡慕这里安全的社会秩序和相对端正的 社会风气,甚至还会即兴地产生移民新加坡的念头。不只是中国的这些父母,就连伦敦的华人朋友来新加坡出差期间,竟然也脱口而出地对我说:“太好了,我终于 为两个儿子发现了将来落脚的好地方!”

  但官员们明显不同。容笔者直言,凡是来自中国官方的人员,无论是政府、学术界还是新闻媒体,基本 上都带着急功近利的目标和心态而来。他们最关心的领域,大致上只是经济、外资、城建。当然,了解一下新加坡反腐倡廉的经验,也经常是考察的范围,但大多都 是浅尝辄止。至于政府官员的工作作风,至于社会风气,特别是下一代的成长环境,他们能否安全、健康而又体面地生活,似乎都不是令人感兴趣的课题。

   这种情形其实也不难理解。一是因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等,都是容易看得见、容易照搬和模仿的领域;二是因为当前中国从上到下的核心任务,依然是发展经 济。即便社会乱成一片,官商关系乌烟瘴气,群众抗争此起彼伏,道德操守目不忍睹,但只要把经济指标搞上去,那个政府就是好政府,那个官员就是好官员。由此 可以看出,中国各级政府的所思所想,与人民的所愿所盼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问题就出在这里。心中不思考下一代,不把子孙后代的前途放在政 策和行为的首位,任何政府官员、任何企业管理者、任何社会成员,就难有长远的目标和踏实的行为,政策会变得缺乏人性,手段会变得不顾后果。回顾二十多年来 中国社会的种种现象,类似三鹿奶粉这样的丑闻何止限于一时、一地。假若一个地方的官员只是把眼睛盯在财政和利润之上,他们就必然是目中无“人”。

无价的“诚实”品牌

   以强烈的功利心态研究新加坡,得到的启发很有可能是一厢情愿的诠释和理解;抱着“速成班”学员般的短视浅见,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地照搬新加坡经验, 也许碰巧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却不能长久地维持。原因并不高深,只是在于很多人没有真正地潜心研究,错把“器物”当成精髓。

  新加坡经 验的精髓是什么?作为一个在新中两地都有长期生活经验的观察者,我自认为有资格、也有责任说出两个十分简单的字,叫做“诚实”。或许有人对此持有异议,甚 至还能举出若干相反的事例予以驳斥,但任何相反的事例都不足以推导出与此相反的结论。几十年来,新加坡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维持繁荣,就是因为它的社会诚 信、政府诚信、法律诚信、企业诚信和公民诚信,都受到了内外资本、内外企业和内外消费者的信赖。假若不讲诚实,不讲信用,只是关心所谓的诀窍和手段,那就 不可能有今日的新加坡经验。

  “诚实”何价?在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的短视者看来,诚实的品格不只是一文不值,反而是损己利人、自伤其体的 累赘。当三鹿集团在牛奶里掺入“增产化肥”而成为政府青睐的缴税大户之时,若其他奶粉公司还是苦撑着那一点诚实和良知,它们在政府和市场眼中的地位便可想 而知。既然诚实不值钱,反而还要吃亏,那就都来弄虚作假。这是中国社会长期存在、政府一直视而不见的最大毒瘤。这些年,其毒性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发作一次, 已经不足为奇。

  不诚实的官员、不诚实的企业和不诚实的个人,三者携手合作,结果首先毁掉自己,然后也会使整个民族作假成性,毫无尊严。 现在,中国的奶粉业已经陷入空前危机,消费者已经转向海外产品,这是本土企业不诚实、无信用的必然报应。假若其他企业和其他地方政府还不清醒,它们迟早也 会陷入同样的危机。

  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有关借鉴新加坡经验的那段文字,对很多人来说早已是耳熟能详。在发生三鹿事件的今天,重温这段 文字似乎很有必要。邓小平说:“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 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

  十六年过 去了,中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与邓小平所期望的目标依然相差太远,与他所推崇的新加坡样板依然不能相提并论。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今天,这显然是 一大缺憾。笔者真诚希望,新加坡应珍惜和保持自己的诚实品牌,不单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让中国各级执政者记住邓小平的话,经常揽镜自照。

·作者是《联合早报》评论员


2008年9月14日星期日

快乐

有人到处寻找快乐,

有人不必找快乐,

因为他随遇而安,

走到快乐跟到那里。

日记

大学最后两年曾经写日记,

毕业后当兵只写了大约两个星期就停了。

一停就停了三十多几十年,

或许现在是重写的时候!


(日本) 大学生没有危机感

本文源自联合早报(13-9-2008



作者: 东方客

怎么日本大学生都不爱学习呢?”几个外籍教授经常摇头互相发牢骚。

  其实,我也头疼过,纳闷过。这些不爱学习的大学生怎么能毕业?毕业后又怎么能找到工作?怎么能为社会贡献力量呢?

  据调查,中国、美国、韩国的大学生都比日本学生学习认真,学习时间都远比日本学生长。为什么呢?就职艰难啊!如果没有好成绩,工作难找啊!

  确实,人要是有危机感,肯定会尽力拼搏。可日本大学生不爱学习,是不是因为他们不担心就职问题呢?是不是没有就职的危机感呢?

  有人说,如果日本大学生没有危机感,那是他们太幸福了。这个国家,能让50%以上的高中毕业生上大学,而且无需担心毕业后的就职问题,这不是幸福是什么呢?

  最近跟一个大企业的人事部长谈了一席话,突然让我拨开云雾见了青天。

  “日本大学生不爱学习,确实跟没有危机感有关,这当然不是件好事,但却有它的背景。这是因为日本社会不要求过度的竞争,只要求和谐共处,贫富差距不大的社会。上大学只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过程,毕业进公司后,公司自然会好好地教育他们。”

  他们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吗?

  “没问题,你看,各个大学的就职率不都是在90%左右吗?今年全日本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就职率是96.9%啊!几乎所有毕业生都能找到工作呢。”

难道说那些大学毕业生都能找到他们满意的工作吗?

  “不能说一定满意,但也差不多。日本大小公司的工资差距不算大,大公司也好,小公司也好,最初的工资都是1819万日元左右。差别只在于福利和奖金,基本生活没问题。只要肯工作,就能有工作,就能有饭吃。这就是日本社会贫富不悬殊的原因。”

  这位人事部长的话,肯定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但却令我想起我们大学毕业生的就职情况。就职率虽是95%,可里头真有不少就是到搬家公司、超市、便利店就职的。我开始也纳闷干吗大专毕业生去搬家公司、便利店就职呢?那些工作高中生也能做啊!

  更有趣的是同学之间,谁也不羡慕谁,谁也不嫉妒谁,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只要有工作就行了。每年就职率90以上,那他们还有什么危机感呢?

  日本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可看起来倒是十分社会主义,十分平均主义。政府企业都不制造太大的差距,尽量让大家有饭吃。能力高的人会有不满,可从整个国家来看,能力高的人总是少数,让能力一般和能力较低的大多数人都有饭吃也不是不好啊!

  日本不能说没有差距,但可以说在发达国家中最讲究平均主义的。可她又不像社会主义国家那种大锅饭的平均主义,生活中有竞争也有不满,国家给予一定的照顾,国民也付出一定的努力,这是不是日本人民能互相谅解,互相团结的原因所在呢? (传自广岛)

脑力与食物

一个人小孩脑力的成长,

两成天生,

八成靠食物。

要吃什么?

就必须花时间去研究!


2008年9月12日星期五

食物与你

我们的身体是由每天吃的食物所组成,

要有健康的身体,

必须吃健康食品,水果,蔬菜和多喝水。

当然偶尔为了宠自己,可以吃些好吃但不健康的美食。


2008年9月10日星期三

看到不顺眼的事

在江湖上打滚,

有时看到不顺眼的事情,

但又干预不了,

无能为力,

此时应该赶快避开,越远越好。

如果闪不了,那只好假装看不见!

IT人头顶半边天

本文源自联合早报(9-9-2008

作者: 高极登

CIO是个近年来冒起的职称,是英文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的缩写,华文译作资讯执行长,而且和执行长CEO和财务总长CFO平起平坐,有权出席董事局高层会议。

  这些年来,资讯人员的地位提高了,早年电脑化方兴,很多公司至多设了个电脑部门,请个资讯经理主管业务,电脑部只是个辅助部门,地位不高。

  时过境迁,随着电脑的应用越来越广,电脑部、资讯人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再是可有可无,他们已是公司里头不可或缺的一环。

  但是,仍有不少中小型企业掉以轻心,不太重视电脑部门,甚至请了些人打理,老板本身或因不谙电脑,从不过问这个部门的运作。这是非常危险的举措。

  因为现代企业太过依赖资讯科技,甚至是到了唇齿相依的地步,资讯系统出问题,业务无法运作,严重的话可能拖垮整个公司。

  话说有一家工程公司,老板教育程度不高,夫妻两人胼手胝足,生意越做越大,当然也开始电脑化,利用软件制图。夫妻俩不懂电脑,把事务交给员工,慢慢的问题出现了,他们发觉员工在修改制图后没有存档,因此,很多工程的进展没有制图记录,让接手者不知所措。

  一些员工因为对公司不满,临走前撒一泡尿,留了些手尾,本地员工还说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可以兴师问罪,外来员工则人去楼空,对付不了,而且这类破坏很难找到证据。编程人员也很容易在程式中加入一段恶意指令,破坏日后程式运作。

老板首先问会不会用电脑

  小老板一定要重视电脑部门。如何解决破坏问题?首先一定要有良好的监控制度,万不能随便找个人来当IT经理。这个人必须是靠得住的亲信,或是值得信赖的资深员工。

电脑化如火如荼,早年买架电脑和一些应用软件就能实行电脑化,接着编程出现,也就是为公司量身编制软件,再后来就是搞局域网,把业务整合起来。互联网出现,整个电脑化情况改变,公司、客户和供应商之间,通过互联网联系。公司也得设立网站,促销产品和服务。

  在商业社会中,变是生存的不二法门,电脑技术在更新,公司也得随技术进展,引进新技术加强竞争力,停滞不前的话,就会被淘汰。

   因此,电脑部门宜不断的推陈出新,引进新近的技术。目前像“脸谱”(Facebook)、“第二生命”(Second Life)之类的网站兴起,脸谱是社交网站,应用在公司上,可以促进员工、生意伙伴,甚至是客户之间的凝聚力,第二生命则纯粹是个商务网站,它可以让你建 立虚拟商场,促销产品和服务。

  硬件方面,掌上器材风行,比方iPhone之类的智能手机,可以是现代企业战士犀利的武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要小看这些器材,它可以大大的提升公司的竞争力,企业主管有必要大刀阔斧地应用这些器材,强化营运。

  个人方面,工作人士更应掌握资信器材的应用。你知道吗,现在流行上网申请工作,填写提交履历。应征白领,甚至蓝领工作,老板第一句话是问会不会用电脑。

  公司方面,一味守旧不是长远之计,时代在变,不只要因应同业的竞争,有时候还要因应员工的需求,Y世代年轻员工有另类的要求。有个老板诉苦说现在的年轻员工真不像话,应征工作时第一句话就是“公司会不会给我一台专用电脑?”

  我说,这个要求一点也不过分,现代人利用电脑工作,就像军士利用枪械作战,哪有不拿枪的战士?老板,你落伍了,难怪请不到员工。

·作者是《联合早报》新闻编辑

2008年9月1日星期一

爸爸妈妈还在时,常回家看看

--------------------------------------------------

(原本的标题是 <<常回家看看>>)

作者:刘立


日前,给老朋友打电话聊聊几句,问候他年老的的妈妈身体可好。老朋友直说现在很麻烦,他妈妈的老年失忆症搞到大家都很不安宁。刚刚吃了东西,又说还 没吃,不给她吃又要发脾气,要像哄小孩子一样的哄着,可没两下子又故态复萌,实在过得很累。尽管认知上知道妈妈老了有病了,要更加倍的体谅和迁就,可一吵 起来,就欲哭无泪。

  在生活里,我也听过另一位朋友诉说她的家婆得了老人痴呆症,半夜里拿大便来玩。这些痛苦的经历,不是当事人实在说不出也体会不到个中的痛苦,而正在承受痛苦的为人子女,又哪能对人说,照顾年老的父母很辛苦。

  什么事都要趁健康没病痛的时候快快做,家里若有年老的爸爸妈妈在,赶紧在她还听得清楚说得明白的时候多跟她谈谈,什么时候她听不清楚了,你要对她说的话,需费劲的说了又说,久了累了就不想说。

  早报有篇报道,香港学者来新加坡分享临终关怀护理:“家人在病人去世后通常会有罪恶感,怪自己在病人生前没尽力帮忙。港大教授陈丽云鼓励家人知道病人即将逝世的消息后,赶紧计划跟病人一起进行活动、吃饭、享乐,让自己觉得有帮助病人圆满地过完日子,减轻罪恶感。”

  我只想补充一句:爸爸妈妈还在时,常回家看看。

源自:联合早报的“今日观点” (1/9/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