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7日星期六

再谈毁约 (作者:潘星华 2010-11-27)

Info Source: 新加坡联合早报 - 副刊 2010-11-27

再谈毁约

2010-11-27

潘星华

小依:

  林雅毁约事见报后,澳大利亚悉尼的陈纶峰牧师,写来一篇义正词严的文章《毁约是商业纠纷,也是道德问题》刊登在本报交流版。他说:“奖学金得主毁约事会一直不断发生,除非,有一天政府立下法律,奖学金得主若是毁约,不论逃到天涯或海角,总要把命给取回来。这样,有意申请奖学金的孩子,也许会一夜成长。当然,有智慧的人都知道,这想法是荒诞的,政府也绝对不会如此行事。”

  虽然陈牧师说天涯海角追踪毁约生的想法是“荒诞的”,但是他随之声明“法律毕竟是要约束和保护双方,总不可能一方只挨打却不能还手吧?”

  是的,1985年就发生了一起担保人天涯海角全球追踪毁约生的事件。

  那年我还在晚间报工作,我的主任有一天拿了一张香港报纸的专栏文章来叫我追踪。这个香港专栏作家指斥新加坡政府无情,要求毁约生的担保人赔巨款,搞到担保人要在毁约生父母居住的铜锣湾百德新街大楼,贴上寻人启事,意图使毁约生父母蒙羞。

  当时,我很快联络上当了冤大头之一的担保人上海书局董事陈蒙志,明白了他们四人为新加坡交响乐团两名小提琴手郑锦龙(弟)和郑小星(姐)担保到德国深造,又遭两名年轻人背信弃义,必须赔款美金12万元(新币约25万元)的详情。

  陈蒙志说,他们四名担保人与郑锦龙和郑小星素未谋面,完全看在与介绍人吕咪的交情,以及朱晖培养人才心切,出于爱才怜才,才仗义承当担保之责。不料这美好的意愿,却为他们带来无穷烦恼!

  他说,郑氏姐弟的父母郑相河和虞疆是印尼华侨,都是音乐家,印尼排华时期,回去中国,1954年和1962年在北京生下郑小星、郑锦龙。全家于1977年移居香港。1979年,郑氏姐弟经朋友介绍,加入新加坡交响乐团。1980年初,两人得朱晖推荐,获奖学金到德国音乐学院深造。两人必须各由两名经济宽裕的新加坡公民做担保才能成行,学成后,必须回新加坡交响乐团服务八年。

郑小星学成,曾于1983年底回新服务八个月,1984年7月乐团年中休假回香港后就称病不再出现。郑锦龙在完成三年深造课程,又获得瑞士慕纽恩音乐学院奖学金,他要求展延回新。当时新加坡交响乐团只允许乐手出外受训四年,于是公共服务委员会答应多延一年,他必须于1984年9月回新报到。可是自1984年6月1日以后,郑锦龙开始“人间蒸发”。委员会与瑞士慕纽恩音乐学院联系,知郑锦龙已于1984年7月回香港。但他们在香港的父母经多方联系,则以子女已经成年,未知身在何方,他们爱莫能助为由,推卸责任。

  19855月,香港胡关李罗律师行代表郑锦龙告知公共服务委员会郑锦龙正在荷兰Utrech音乐学院深造,要到1986年才完成学业。郑锦龙当初因为年少无知(17岁)才签下新加坡交响乐团的奖学金合约,并且不知学成要回新服务八年。律师请新加坡政府基于人道及培养艺术家的立场,接受郑锦龙赔款4万元了事。虽说4万元,律师行却只寄来2万元。这2万元的“解约费”并没有被公共服务委员会接受,四名担保人随即接到必须为两名毁约青年负担25万元赔款,否则将遭起诉的函件。

  陈蒙志和另外三名担保人商议,表示绝不替郑氏姐弟偿还赔款,他们请求政府给予时间,无论如何,要想尽办法把两姐弟找出来。

  在世界还没有被互联网联系起来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个人肉搜索工程浩大。详情容我下回再谈。

2010年11月24日星期三

The truth about cow's milk 牛乳的真相

母乳對於孩子的健康與成長是世所公認最好的,沒有任何一樣物質所能取代,這一方

面源於母愛的偉大,另一方面則是世間的自然法則,人類如此,動物界亦然,牠們何

嘗不衷心的盼望把最好的留給下一代?

http://www.savedogs.org/forum/article_view.html?f_no=19562

(「別殺我的孩子」用牛的語言怎麼說?

...任何母親怎會需要說這句話!)

中譯:

每年,有九百萬個母親被迫承受最痛苦的失去。

所有乳品業的母牛,生下小牛後不久,就要被與孩子分離。

有的母牛會試著擊退帶走小牛的人;有的會以肉身保護小牛;有的會瘋狂追逐運走小

牛的車輛;有的會痛哭;有的會退縮到安靜的絕望。有的,則是跟著他們所信賴的飼

養者,回到小牛已被帶走、空蕩蕩的牛欄裡。

她們全都會哀求討回自己的孩子,用的是一種不需要翻譯就可聽懂的語言:她們呣叫

、悲鳴、呻吟。許多母牛會連續好幾天日夜呼喊;有的母牛會停止飲食。她們會瘋狂

地找尋;許多母牛不肯放棄、反覆回到小牛被帶走、現已空蕩蕩的地方。有的會退縮

到安靜的悲傷。

直到死前,她們都會記得自己生過的每個孩子的臉龐、味道、聲音、腳步,那些她們

懷胎九月、呣叫交談、辛苦生產、舔澡、深愛的孩子,也是那些她們沒有機會認識、

養育、保護、看其長大的孩子。

強迫受孕、痛苦生產、無情取乳、以及使她們崩潰的分離…如此反覆的循環,她們的

精神無法承受;她們的身體衰瘁;所泌之乳也已枯竭。在自然環境中,她們應該才剛

要成年;但這些乳品業的母牛的生命就要完結了。當她的牛奶「生產量」下降,她就

會和其他沒有利用價值的母牛,一併被趕上卡車、送往屠宰。當中,有一些還懷有小

牛、而所有的都還在泌乳。當被推往死亡,在屠宰場的地面上,還可見她們滴出的乳

汁。

所有的乳品業的經營(包含有機乳品業),之所以能存在,都是靠著對數百萬無力反

抗的母牛,做出那對母親而言最殘忍的事——奪走她們的孩子。

消費乳製品,也就是以購買來支助這樣的殘酷行為。

牛奶,來自於一個悲傷的母親。

你可以停止這一切。

當個vegan(拒用肉、乳、蛋及一切動物製品的人)吧!

(文字部分翻譯:編號是影片文字出現的順序

1.EVOLVE! Campaigns 推出:

2.乳品業的乳牛:全世界最受剝削的母親

3.乳牛泌乳的理由:為了餵養她們的孩子,跟人類泌乳的理由一樣。而促成泌乳的過

程也與人類相同——懷孕、生產、哺乳。沒生小牛、小孩、就不會泌乳。

4.大部分人誤以為乳牛很滿足,但實際上,乳牛是所有農場動物裡工作最多的。

5.當乳牛懷有寶寶的同時,仍然必須產乳——每日高達 120品脫( 51.6公升 ;超市

裡的大瓶鮮乳是 1公升 裝、家庭號的為 3公升)

6.為了維持產乳量,母牛被迫要每年受孕。結果呢?每年當中有7個月的時間,母牛

仍在泌乳時、就已經又懷孕。

7.最終、最殘酷的轉折,是母牛僅能哺乳小牛12( 譯註:許多農場養殖的文獻建

議酪農業者連一次母牛哺乳都不給小牛,原因是:「趁母牛還沒有見過小牛、一出生

馬上把小牛搶走,這樣比較容易。」)

8.成長激素以及密集性的取乳,導致乳牛的乳腺疼痛並且沉重到有時會在地上拖行,

造成經常性的發炎和抗生素的過度使用(因為酪農要治療發炎)。

9.超量的工作必然要乳牛付出代價——極痛苦的乳腺炎、跛腳、產乳量減低。在英國,

每年都有4分之1的乳牛因為體力透支而遭到屠宰,而她們當中大半未滿5歲。

10. 「所有農場動物中。乳牛受到最大的生理壓迫。她是工作過量母親的最極端的例

子。」John Webster教授,布里斯托大學 獸醫科學系

11. 乳牛像是產乳機器一般地被關在像倉庫的牛欄裡,這種企業經營的工廠化農場,

已取代了大部分的家庭式農場。

12.透過基因改造和密集生產的科技。大部分現代乳牛,每天可以產出 100 的牛奶

---是母牛自然狀況下產乳量的10倍。

13.那牛寶寶呢?

14.公的牛寶寶被從媽媽身邊奪走後,被囚禁在連轉身空間都不夠的牛欄,1417

的折磨後,

屠宰成為小牛肉(veal)

15.母的牛寶寶經常被用以來取代她們筋疲力盡的母親,或者出生後就立即屠宰,來

獲取她們胃裡面的「胃膜」(rennet,是大部分市售乳酪的成分)

16.牛奶的迷思

17.乳品業者聲稱:「大家要喝牛乳才能保持健康。」

18.錯了!

19.對人類而言,牛奶其實是一種不健康的飲品,當中包含了各種有毒、致病的物質

對於飲用者,會有累積性的傷害。

20.所有的牛乳,都有59種仍有效的激素,20多種過敏原、脂肪、膽固醇。大多的牛乳

都有大量的除草劑、殺蟲劑、二氧雜芑(戴奧辛,比安全值高出200)以及高達52

的強大抗生素。

21.在牛奶裡的59種激素當中,其中之一是一種強大的成長激素,稱為「類胰島素的

成長因子一號」(IGF-1)。醫學界發現, IGF-1是乳癌、攝護腺癌、直腸癌快速成長

、擴散的關鍵因素。

22.IGF-1是所有牛奶正常的成分,因為出生的小牛本應依靠牛乳來快速生長。

23.1立方公分( 1c c)的市售牛奶依規定可以含有高達75萬的體細胞(動物的血和膿

)以及2萬個存活的細菌,還不用因此下架。

24.換言之,每公升的牛奶哩,就有高達2千萬個扭動的細菌和75千萬的膿()細胞

25.「人生任何時期都不需要飲用牛奶。牛奶是為小牛量身打造的,而不是為人。我

們都應從今日起停止飲用牛奶。」~ Johns Hopkins大學前兒科主任Frank Oski博士

26.然而,並不只是牛奶而已!

27.同體積的硬乳酪,有10倍於牛奶的有害物質,因為要 10 的牛奶才能做出 1

的乳酪!

28.每一口的冰淇淋有12倍牛奶的有害物質…每塗抹一次奶油,就有比一口牛奶所含的

脂肪分子,多出21倍的有害物質。

29.食用乳製品的影響呢?肥胖、心臟病、癌症、過敏症、消化問題、糖尿病、氣喘

、對抗生素的抗藥性、行為問題…還有更多。

30.「人飲用牛乳,這樣的事並不自然;人喝人奶,牛奶則是給小牛喝的。人不需要

鼠奶、馬奶、或象奶,同樣地,人也不需要牛奶。」~Michael Klaper醫生

31.今年母親節,請發揮對於苦痛乳牛媽媽的同情心…

32.想像:一被子被迫反覆懷孕、只是為了讓人把妳痛苦地連結到機器、不斷地抽取

妳的乳汁…

33.想像:妳所生下的每個孩子都被從妳身邊帶開,而妳完全不知道孩子去了哪裡…

34.妳可以停止造成這些牛媽媽的受苦,只要拒絕支持乳製品生產業的殘酷。

35.同時,這對妳的健康也大有幫助!

36.有許多美味的乳製品(包含有機牛乳)替代物!在當今的世界,要不喝牛乳是多麼

容易啊!

37.豆漿、米漿、燕麥奶、堅果奶、椰奶…這些全都有益健康、也都無涉殘酷!(譯註

:在台灣,有更多的堅果類沖泡飲品, 走一趟米麩店…選擇更多!每天有不同的風味

,不是更好嗎?)

更多資訊,請參閱下列網站:

www.milksucks.com

www.milkmyths.org.uk

www.notmilk.com

www.pcrm.org

2010年11月17日星期三

毁约 (2010-11-13)

Source: http://www.zaobao.com.sg/fk/fk101113_003.shtml

by 潘星华

小依:

  每年有很多高中生和大学生到报馆实习,进进出出。有者连叫什么名字也记不着,长什么样子也认不清;有者共结“四人帮”,每年定期聚会,发展“忘年交”;有者为他们担任升学、就业推荐人,或甚至做奖学金出国担保人,承担上百万元的风险。你说,这种自然而然发展的不同关系,不是很奇妙吗?

  2002年,我正受韩剧“为朋友所托,可以赴汤蹈火”的毒。当来自香港的实习生爱丽丝来邀我为她做出国留学奖学金的担保人,我竟然说:“如果我不答应,我不是人”的话。日前,观看凤凰卫视摄制中国华侨大学建校50周年纪录片,看到华大校长廖承志病重,拜托印尼华侨许东亮照顾华大,许东亮倾其余生关爱华大一事,想到如今在华人社会已经罕有的“义气”,难道不是构成华族文化基本的高贵品德,如今却被韩国人珍之重之,作为韩剧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板斧吗?

  今年9月初,已在麻省理工学院读博士的爱丽丝,传来8月30日本报交流版刊载张春玉老师撰写《请检讨我们的奖学金制度》一文。文中张老师虽然没有明指这名毁约学生是谁,来自何校,爱丽丝向我道明张老师是她的中华文学老师,毁约的是她圣尼各拉女校校友。她说:“只有我的母校特为外国学生安排照顾她们生活的老师,还为她们找干妈干爸。我为这事感到震惊,毁约事是不道德的,尤其令人难容的是还要担保人为她承担赔偿。”张老师说为毁约生做担保人的罗婵珠老师接到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的信,要她负责毁约生的毁约赔款40万元。

  爱丽丝要我不要为此忧虑,说她绝不会做出背信弃义的事,让我为难。

  我回邮告诉爱丽丝,这个毁约生是愚蠢的。她不知道自己已经通不过人生第一道重大考验,这么简单就曝露了自己无情无义的低劣品质,以后还有谁会相信她?即便与A*STAR签订的奖学金合约是商业契约,彼此还款解约了事,但与罗老师的道德契约呢?罗老师在没有收她分文保证的情况下,只凭爱才怜才,仗义为她做巨额担保人,哪能在丝毫不被通知的情况下,如此轻易了事?

  我因此告诉爱丽丝一个25年前的故事。两名来自中国的小提琴乐手姐弟,获新加坡奖学金到西德留学,学成不归,自以为“人间蒸发”,你奈何不得,把毁约赔款25万元的责任,架在四名素未谋面的担保人身上。其中一名担保人不甘被无良的年轻人戏弄,发起“世界大追踪”(即今日的“人肉大搜索”),两年后,他担保的那名男孩,最终死死气气地请律师来谈赔款。这位担保人说:“世界没有免费的午餐,一个人必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10月25日,毁约生林雅在美国哈佛大学接受本报专访的新闻见报。林雅说她已还清解约赔款,“张老师的文章见报后,才从同学那里知道‘此事’,并且发现自己成了事件的‘主角’,觉得有必要澄清‘误会’。”,这个“误会”说来有“小妹含冤受屈”意味,让人瞠目结舌!

  张春玉老师读完她的专访,再写回一篇《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她说:“我们看孩子的托词吧,她说‘上次回新加坡,打过手机给老师,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联络不上’,你相信这样的解释吗?罗老师家里住址和电话,27年不变,为什么请老师当担保人时,就能顺顺利利找到老师?这样的借口,实在够不上‘博士’的水平。”

是的,这个自以为聪明的年轻人,还有哪句话有公信力?她难道不知道自己如此这般的行径是自毁长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