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星期五

超然~句句穿心

超然~句句穿心
----------------------------/
Source ; Internet
  
 能成大事的,都是情緒管理專家,有永不抱怨的思維。

1. 有人問余光中:李敖天天找你碴,你從不回應,這是為什麼?

    余沉吟片刻,答:天天罵我,說明他生活中不能沒有我;而我不搭理,證明我的生活中可以沒有他。

2. 有人問畢卡索:你的畫,怎麼看不懂啊?

  畢卡索說:聽過鳥叫嗎?聽過。好聽嗎?好聽。你聽得懂嗎?

3. 被恨的人沒有痛苦,恨人的人卻終將遍體鱗傷,所以,絕不去恨人。

4. 緣分是本書,翻得不經意會錯過,讀得太認真會流淚。

5. 不同傻子爭辯,否則就搞不清誰是傻子了。

6. 學歷是銅牌,能力是銀牌,人脈是金牌,思維是王牌。

7. 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8. 錢有兩種:花掉的是錢,是財產;沒花掉的是紙,是遺產。

9. 長得那麼美那麼帥氣,自己卻不知道,這就是氣質;那麼有錢那麼有才華,別人卻不知道,這就是修養。

10. 把脾氣拿出來,那叫本能;把脾氣壓下去,那叫本事。

11. 簡單的事重複做,你就是專家;重複的事用心做,你就是贏家。

12. 人之所以會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堅持和放棄之間,舉棋不定。

13. 有時候,雖然能想明白,但心還是接受不了。

14. 一個人最幸福的時刻,就是找對了人,他包容你的不足,並愛著你的一切。

15. 心結如果真的打不開,你就給它繫成個花樣,其實生活就是這樣。

16. 誰走進你的生命,是由命運決定;誰停留在你生命中,卻是由你自己決定。

17. 不解釋的,才叫從容。不執著的,才叫看破。不完美的,才叫人生。

18. 有一天你會明白,善良比聰明更難。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

19. 讓你難過的事情,有一天,你一定能笑著說出來。

20. 我羡慕的不是風華正茂的情侶,而是攙扶到老的夫婦。

21. 不埋怨誰,不嘲笑誰,也不羡慕誰,陽光下燦爛,風雨中奔跑,做自己的夢,走自己的路。改變自己人生的人永遠是自己。

2013年10月14日星期一

哈佛教我的十件事 by 田硯心

Info source: On Monday, 14 October 2013, 16:11, 講義雜誌電子報 mailman@mx.udnpaper.com




哈佛教我的十件事



文/田硯心



每逢寒暑假回到臺灣,和朋友、親戚們相聚,他們總是說我變了好多,其中一位很疼我的阿姨說:「硯心,我覺得你變成熟了。」



我當時半信半疑,直到拿出以前的日記、作品來看,才發現這段時間我改變的,其實是看待自己與他人的態度。



剛上哈佛前幾個月我很不適應,課業壓力相當大,該怎樣跟同學相處、交作業的方式、如何在短時間爭取最好的成績……等問題,都讓我身心俱疲。看到身邊的同學們一個比一個認真,好像永遠不會累的樣子,真的好羨慕。經過一個學期的調適,我也漸漸被感染了,這或許是所謂的「哈佛態度」吧。



哈佛態度一:不是做完了就好,好還要更好



老師在看我們作品、給與建議的時候,常跟我們說:「You’re never done」,意思是我們永遠都有改進的空間,好還可以更好。不論是對於自己的表現或作品,只要滿足於現狀、停滯不前就糟了。



但是,改變本身是非常需要勇氣的,有時候老師的一句話、一個建議,就會讓我在「維持現狀」與「打掉重做」之間掙扎─而哈佛人通常都心臟很強地選擇了後者。



受到老師和同學影響,每一次考試我都當成最後一次,每一個作品也都當成是將來要印在作品集的「紅牌作品」,這樣一來,就會鞭策自己打起精神、用心地去做。



哈佛人恐怖的地方不只是聰明,而是聰明加上追求完美。



有一次,老師在期末前一天臨時建議我們,用新的打印機印出更好的作品效果。



這項工作很麻煩,機器又只有一臺,哪裏夠時間讓我們全班三十三個學生使用?而且,這也不是非做不可的事,我以為頂多只有三到四個人會去改,便先做其他作業。沒想到我發現幾乎全班同學都發神經似地去買新的紙,熬夜不睡覺,不願放棄任何一個可以讓作品更好的機會。即使到了要上臺報告的最後一秒,都還看到有同學在奮力地打印。



或許你會想:「Come on,只用一次而已,有需要這樣嗎?」可是哈佛人會這樣想:「與其做出會讓自己後悔的報告,還不如把一切做到盡善盡美。」



一位同學就曾跟我分享他做報告的理念:「如果我腦袋裏面還有一個聲音跟我說『其實還可以更好』,我便會義無反顧地修改,甚至重做。我希望我所呈現的,都是最好的自己、最好的作品─哪怕只有十分鐘或十秒鐘。」



在完成這些作品的時候,我們真正最在乎的不是成績、不是老師的評價,而是這個作品是否對得起自己。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做的過程都樂在其中。



下定決心改變的那一刻或許是掙扎、痛苦的,但當你一旦開始投入,準備打造更好的自己時,那種興奮與動力卻是無可言喻的。永不停止的要求自己好還要更好,是我在哈佛學到的第一件事。



哈佛態度二:拿出自信來,你就是最棒的



來到哈佛的學生都是佼佼者,這裏的教授們更是一時之選,不是著作等身的知名學者,就是稱霸業界的頂尖專家。



剛進設計學院時,我覺得壓力好大。我問自己:究竟要怎麼做,才可以讓這些已經在歷史上留名的教授欣賞我的作品?怎樣才可以說服來自不同國家的精英同學?



看見我逐漸失去自信,一位阿姨送了我一本書,書上寫道:「如果你打從心裏相信一件事情,就會美夢成真。凡事都要正面思考,碰到挫折就會迎刃而解。」這種正面思考最特別的地方,就是會改變磁場,讓所有不好的事情自動遠離,後來我才知道這就是著名的「吸引力法則」。



如果真的遇到不好的事情,比方說電腦當機、作品失敗、被毒辣批評等,你也可以跟自己說:「這不叫倒楣,而是上帝給我的考驗。」



這樣做了一陣子之後,我發現真的可以改變自己的心境。



我告訴自己,如果同樣要做一件事,為什麼不用快樂的心情來面對?如果鋼琴家自己都不喜歡自己演奏的音樂,又要如何讓臺下觀眾陶醉在琴聲裏?因此,我每天一起床就大聲告訴自己:「我是最棒的。」



哈佛態度三:同學就是你的老師,跟身旁的人做朋友



我到哈佛上課第一天,一位學姐很熱心地來教我蒐集資料的方法,包括一些建築師的背景、生平、作品網站、研究論文……等,到現在我都還覺得很受用,也很感謝她的協助,後來我們成了好朋友,冬天還相約一起去滑雪呢。



「人」是在哈佛最重要的資源,我相信不只是在哈佛,其他地方也是。即使哈佛擁有龐大的人力資源,但是不會利用的話,也是枉然。



社會新鮮人通常是到各大人力銀行網站投履歷,但很多人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卻是經由朋友的朋友介紹的,這就稱做「弱連結」(Weak Tie)。身邊的同學或朋友跟你興趣相仿,專業也相同,他們知道的工作機會可能跟你知道的差不多,但每個人都有一些不同領域的朋友,和朋友打好關係,多認識一些朋友的朋友,往往可以在意想不到的時候派上用場。



有一年的聖誕節前夕,我有一個作品搞丟了,必須重做一份,並且要在聖誕節之前將作品照片寄出去。雖然我平常都會留下一些材料以備不時之需,但那次剛好搬家,把材料都清光了。我常去的材料行公休,另外一家材料行位在隔壁州,而我的車子又入廠維修……正苦惱時,突然想到跟我修同一門課的同學曾說,她男朋友在賣一種特殊木料,說不定可以用看看。



雖然在整學期中,我跟她說不到幾句話,但她男朋友的木料,卻讓我的作品大受激賞。那次以後,我更加留心身邊遇到的每個人,儘量不要與他們交惡,因為說不準哪天,對方會變成我們的上司或救命恩人。



哈佛態度四:放下身段,從零開始



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態度,但我覺得跟自信同等重要的,是謙虛。人類有一個壞習慣─爬得愈高,愈容易忽略最基本的東西。當你放下身段、從零開始,才能看見自己最初核心的信念。



有一次,某個教授對我們的作品個別指導,班上一個同學在聽完老師建議後,用很不禮貌的口氣極力跟老師爭辯,導致現場氣氛非常尷尬。後來我們才知道,這個同學只是不想從頭做,又仗著自己過去得過很多獎項就不聽勸,因此很快就被大家討厭。雖然教授喜愛堅持自己想法的學生,卻不喜歡不懂得虛心學習的學生。



記得剛開始設計公園時,我憑藉著自豪的動畫技巧,花了很多的時間製作公園四季變化的動畫,以為會大受稱讚,沒想到教授卻說:「這是景觀設計,不是動畫課。你花這些時間做這些,都可以把道路設計做得更完善了。」



有時候要放下自己已經會的東西真的很難,但如果硬撐著不去改變,進步只會愈來愈慢。有容乃大,聽取他人的建議,會讓你的創作之路更廣闊、多元,所以身段真的要柔軟一點。



哈佛態度五:保存體力,健康第一



上臺報告,是哈佛設計學院很重要的訓練,教授最擔心我們這些自我要求甚高的學生沒睡飽,導致報告時頭腦昏沈,雞同鴨講。



有些教授規定課程的模型跟圖,要在報告前一天繳交,目的就是不希望我們熬夜工作。



有一個同學連該交的作業也沒做完,可是報告當天,他光鮮亮麗地站出來,自信地回答每一個問題,講得頭頭是道,而且反應非常快,結果他獲得的掌聲比每天熬夜、累得不成人形的同學還要響亮。



學習不是熬夜就能拿滿分,而且長期熬夜下來,作品的品質會變得非常差,身體機能也會跟著下降。善待身體,把健康擺第一,才能讓你在學習的路上走得更穩、更遠、更久。



哈佛態度六: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保有自己的特質



哈佛的老師在指導學生時,有一個共通的特色─只引導,不強迫。有時甚至故意誤導你,看你的反應。他們想知道,你有沒有勇氣挑戰老師,證明自己的想法更好?



這也意味著你必須懂得察言觀色,才能聽懂老師的「弦外之音」。他可能會說:「這個磚道設計有問題,你覺得呢?」、「你這種納光的設計,和某位設計師的作品很像。」此時,聰明的哈佛人就會舉一反三,在電腦設計圖上套用幾種不同的顏色,或是蒐集該位設計師的資料,比較他與自己的作品有什麼異同。然後在這種探索、嘗試的過程中,逐漸找尋屬於自己的風格。



我曾問過一個老師:「為何不給我們正確的指示?」他回答:「因為這是你的作品。如果我給每一個人建議,你們會失去自己的想法與特質。」



哈佛很多教授都相當用心,希望我們在學習取捨創意的同時,也能保有自己的創意。



人生跟設計一樣,很多時候不去嘗試,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我們固然可以從別人的經驗裏汲取許多寶貴的東西,但是真正影響最多的,往往是發生在生活周圍,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



哈佛態度七:創意來自多元化經驗



很多人對哈佛學生的第一印象是「書蟲」,這是一個很大的誤會,我的哈佛同學各個都是很會享受人生、生活多彩多姿的人。這種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使他們除了讀書、充實知識之外,還會將自己的興趣融入在作品中。



例如,有一個同學是韓國有名的舞蹈老師,他的作品常與肢體、韻律有關,從他的創作中,可以明顯感覺到一股無法言喻的流動氣息。另一位同學以前是自然老師,常帶小朋友出去踏青郊遊,他設計的公園偏向於樹的變化與植物的生長,而且每一個作品當中都流露出他對大自然的熱愛。還有一個同學非常節省,所以想的設計點子都是具有環保概念,例如規畫動物園自動吸收動物排泄物的通道,讓肥料資源可以迅速再利用。



「創意是設計之母」,從這群哈佛同學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有趣的事實:將極端不同的東西結合,就是一種新的創造。而在那之前,我們必須做好專業準備。



以景觀建築來說,它和一般建築設計最大的不同在於:景觀設計是「看得到天空」的建築物,也是一種以保護人類、維持自然生態、促進文化發展為目標的大型設計。如果建築師對於人類、自然環境、歷史文化、時勢現狀不了解,又怎能設計出貼近該地文化、人與自然共存的建築物?



哈佛態度八:過程比結果重要



去年暑假回到臺灣,我開始拜師學歌唱。有一天我突然心血來潮,想要鍛鍊膽量,便去報名電視臺的歌唱大賽。



本來只想要看看兩個月來辛苦練唱的成果,沒想到卻是實況轉播的比賽。比賽到了第二階段,我在一千多位觀眾面前被刷下來,雖然結果在我意料之內,心情還是有些沮喪。



節目播出時,好多親友打電話給媽媽,其中一位說,你的女兒都已經讀到哈佛了,為什麼還要讓她出去「獻醜」?贏了還不要緊,被淘汰了多難為情?



媽媽的情緒多少受到影響,我也開始擔心了。就在這時,哈佛的一位學長Jason打電話給我:「哇!你好厲害、好有勇氣,敢上臺去表演。」



聽到他的稱讚,我還滿訝異的,立刻問他,我這樣做會不會破壞哈佛的名聲?



沒想到,他不假思索地說:「不會,所謂的哈佛人,不是永遠都是成功、厲害的,而是在失敗中不斷的進步。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你之後一定會愈來愈棒。」我聽了好感動,也由衷地感謝他。



在哈佛求學的這段日子裏面,我確實地感覺到「過程比結果重要」。



每一學期設計課發的上課大綱,大約都會有百分之三十到五十的成績,是作品的製作過程。所以我們都會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想法醞釀過程,遇到問題如何改變設計原圖……全部保存下來。



我開玩笑地對同學說:「是不是剛開始做差一點,到最後拿出實力,老師就會覺得我們成長很多?」



有時候,我們都太過在乎結果了,變得患得患失。我們可能因此而忽略了學習最多的,並不是評分的成果,而是在許許多多個夜晚,辛苦熬夜創作時乍現的靈感、完成作品當下的感動,這些才是我們人生裏最重要的養分。



哈佛態度九: 在「完美」與「完整」之間求取平衡



在國外研讀藝術創作與設計的這幾年,我發現最困難的就是在「完美」與「完整」間求取平衡─因為這本身就是一門藝術。



記得在南加大讀書時,平面廣告教授常告誡我們:「Don’t over design!」意思是說不要過度設計,他認為花太多時間把一個普通的設計改到完美,是非常不符合經濟效益的。最常見的情形是,花五分鐘設計出來的海報,往往會比花兩天塗塗改改的成品來得好。老師建議大家,最好就是先迅速做出二十個設計後,再從中選出最好的一個。



在南加大的這些年,我都是用同樣的創作理念來設計自己的作品,就連我申請哈佛的作品集,也都是先粗糙地做出好多個之後,再用修圖軟體調整。為了讓作品集變得豐富,我做了十多個作品,媒材從紙片、木板到垃圾都有。



進哈佛後,我以為也可以如法炮製。在一次作品提案發表會上,每個人都要報告作品草案,由於是第一次大型發表,大家無不卯足全力。大部分的同學只選一個主題,例如只準備一個公園企畫案,然後花好多時間,做得相當仔細。我卻很貪心,除了公園之外,還想做動物園、植物園、高爾夫球場……一共準備了五個提案。



雖然看起來很多、很用心,卻都不夠細緻,樣樣都是半調子。縱使我花了許多時間熬夜,還在學校工作臺的地板上打地鋪,不斷地喝咖啡提神才完成,最後仍不得青睞,令我感到沮喪。



同樣是花時間熬夜做作品,其他同學只做一個就可以獲得大家的關注,我一口氣做了五個,除了累死自己,也喪失了品質。



我心裏很矛盾,在有限的時間裏,設計師到底是要重量不重質,還是重質不重量?為什麼南加大教授的說法和這裏格格不入呢?



我花了許多時間,回顧自己在南加大「以量取勝」的作品,再逛逛哈佛研究所一樓的展覽廊,終於發現了一個事實:一切都是設計領域的問題。建築與景觀設計是一種「長久性」的藝術,一幢大樓或一處綠地,斥資營造之後,沒有十天、半個月甚至數年,是無法完工的。工程進行當中,如果要修設計圖、調整建物的相對位置,需要耗費非常多人事、原物料成本,而物件完成後,也會陪伴當地的居民十年、二十年。有些建物、公園,甚至比設計師的壽命還要長。



相較於曠日廢時、燒錢又費力的造景建築,一則平面廣告出現在雜誌或看板上的時間有限。在廣告和設計領域,強調的是吸引人、有新奇感,再加上製作成本相對低廉,跟景觀設計本質有著極大的不同。



所以,後來在製作任何作品之前,我學會了先做簡單的評估,來確認質與量間的平衡。



哈佛學生一天擁有的時間,跟大家一樣都是二十四小時,做事也沒有比較快。但他們會將時間花在刀口上。



我們都知道「全力以赴」的態度很重要,但事先進行評估,依照環境的需求不同變通,也是項功課。



哈佛態度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記得小學時,曾用放大鏡觀察布料,發現布料上有許多交叉的紋路。我心想,或許繪畫的時候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以交叉的筆觸勾勒邊線,或為畫作填上色彩。這種畫法雖然花較多時間,但質感與眾不同。



當時我以這種「硯心獨門交叉畫法」為傲,上了中學,看到同學用類似的方法搭配鋼筆作畫,一開始還以為是他們抄襲我的。後來才知道,早在幾百年前就已經有人開始這樣畫了,這種繪畫方式稱做「交錯筆觸」,而我竟然還沾沾自喜地以為是第一個發現者。



我開始想像,在我之前有多少人誕生、圖書館有多少書籍、博物館有多少文物……就可以明顯的感受到「歷史的累積」。



很多人都以為現代人創造力差,我覺得並不是現代人的問題,而是很多東西在我們出生之前就已經被開發了。



剛到哈佛時,看到身邊的同學,他們的作品都好有創意,覺得他們好厲害。後來詢問之後才知道,他們大多是參考「已經有人想過的東西」,再進行改良。比方說,我和一個同學合作設計一座大樓中庭花圃,他就是先考量這個花圃之前的缺點、把鄰近大樓的中庭花圃都逛了一圈,最後翻了好幾本年鑑雜誌,才動手開始設計。最後,這個企畫案不但被採用,還大受委託人激賞。



當委託人拍拍我和那位同學的肩膀,說:「做得好,不愧是哈佛的學生。」我們默默地笑了。因為我們都知道,擁有最大功勞的不是我們,而是那些先人。



有句話說「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遠」,認識這些「巨人」並不困難,除了參考前人的著作,我在哈佛還學到另一個方法:做個好奇寶寶,什麼都學,並且把大小知識和所有體會都當成寶─甚至,以大自然為師。



哈佛的教授很會勾起學生的好奇心,讓我們從探索中去提問、從提問中去找尋各種可能,並藉此汲取先人智慧。



記得有一次,教授帶了他從不同山上帶回來的土壤,請大家用手搓揉、嗅聞,體驗土壤的氣味、濕度與觸感。



這時候,就會很明顯地看到每一個人的好奇心被開啟了。有同學一直問教授:「為什麼這裏面會有木屑?」、「如果把土壤中的蚯蚓移到海邊的迎風坡會怎樣?」教授也樂意地一一講解。他說,沒有笨問題,就怕你不問。



結果那堂課我們沒有參考任何景觀建築、沒有讀前人任何的理論,但我們知道了許多造景設計的概念都是源於自然,甚至把自然當成主體。大自然的地、水、火、風,就是我們最好的導師,例如鬼斧神工的曲流河道、海岸邊的海蝕門,都是許多建築師靈感的來源。



在優勢上,造就自己的傳奇



我們每個人生下來,基因就決定了大部分的天賦,比方有人從小就擁有絕對音準,有人具有語言天分。



父母賦與我們一些先天的優勢,讓我們站在有力的起跑點上,固然是一件幸運的事,可是,這個世界上有天分又努力的人也很多,究竟要如何贏過別人?



如果你能找到自己的最愛,就算不擅長也沒關係。即使你先前在這個領域沒有做太多投資、甚至天賦不足,也都可以靠努力來彌補。因為我們只要很喜歡一樣東西,就會願意投入心力一直做、不斷自我訓練,我相信人的「潛力點數」是無限的。



以我自己為例,一開始的專長是音樂,後來改念美術,最後走上景觀設計這條路,每個階段都是一種突破和挑戰。我很多哈佛同學,先前也是從事別的行業,但因為找到對於景觀設計的熱愛,就一古腦兒栽進這個領域。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哈佛的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過人之處。例如,我對於音樂表演比較有經驗,所以常能設計出別出心裁的戶外舞臺;我的好朋友Eason,他之前是念人體基因工程,對人的需求比較敏感,因此能設計出人性化的戶外休憩區。



所以,最重要的是找出自己的優勢,唯有針對自己的優勢努力開發潛能,才能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價值,闖出一片自己的天空。



這十個態度,每一個都是我深刻的體會。我把它寫在一張紙上,放在相框裏,時時提醒自己:要充滿自信,但是別忘記保持虛懷若谷的態度,廣結善緣;保有個人特色的同時,更要精益求精;懂得自我要求,但也要知道適時放下;不斷創造新點子,並時時心懷感謝;帶著微笑,走出屬於自己的未來。



善用優勢、自信而不自大、關注他人也重視自己,這些都是我在哈佛所學到、影響我最深的人生態度。



---The end ---

2013年6月30日星期日

人生十難


人生十難

1、最难把握的是机遇;
2、最难做好的是细节;
3、最难处理的是关系;
4、最难改变的是习惯;
5、最难得到的是人心;
6、最难分配的是利益;
7、最难控制的是情绪;
8、最难战胜的是自己
9、最难抵挡的是诱惑;
10、最难相遇的是知己!

2013年6月26日星期三

【養身快報】長期不吃肉 竟早衰失智


My note: B12 can only be obtained from animal sources and health supplements. If you are on vegan or vegetarian diet, I suggest you consult your doctor or a qualified dietician regularly to ensure your diet is healthy and balanced.

Info source:


【養身快報】長期不吃肉 竟早衰失智

一名七十多歲的老先生因為擔心高血壓和心臟病,長期來拒絕吃紅肉,最近家長突然發現老先生講話,不斷重覆又常常找不到東西,懷疑是失智症,連忙帶他到醫院檢查,證實老先生真的是失智了,不過他的失智是缺乏維生素B12,打針補充後,老先生馬上恢復正常,還好及早發現,再拖下去會惡化得很快。

煎的香噴噴的牛排,真的是令人又愛又怕,擔心吃太多會血壓高、血脂三高上身,也擔心紅肉吃太多會大腸癌,台南一名七十二歲的老先生為了這個理由把紅肉列為拒絕往來戶,不吃紅肉也不碰內臟類,但是家屬最近發現他來講話一直重覆,東西放在哪也找不到,送他到台南成大醫院檢查,證實他得了失智症,但是這種失智只要打了維生素B12一針就立刻好轉。

原來老先生長期來拒吃紅肉造成體內缺乏維生素B12,這是是紅血球生長和神經傳導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缺乏會造成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易怒、抑鬱,而維生素B12通常存在動物肝臟、牛肉、豬肉、蛋、牛奶、乳酪,所以吃純素的人比較容易缺乏,可以吃綜合維他命來補充。

大多數的慢性病都是吃出來的,像糖尿病主要是因為飲食比例錯誤,吃太多澱粉、糕餅、水果,吃太少蔬菜所致;高血壓和腦血管疾病則是因壞油(油炸食物)吃太多、蔬菜、水果(含抗氧化劑可對抗體內自由基)吃太少;憂鬱症也與優質蛋白(如新鮮魚肉、蛋)及好油吃太少有關。

日前媒體報導,還有一名婦人擔心膽固醇過高,每天只吃青菜、水果,有一天外出出現劇烈胸痛。送醫診斷發現她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三酸甘油脂超標,引起心血管疾病。

長期不吃肉會缺乏維生素B12,維生素B12是造血重要元素,若缺乏會造成神經病變及貧血,引發疲倦、腦力和體力減退、臉色蒼白等;缺乏B12也會使血管狹小及血液栓塞,增加心臟病和腦中風風險。

維生素B12是人體製造神經傳導物質的輔助酵素,體內含量不足時會影響神經傳導的分泌,出現記憶喪失、失智、神經痛、末梢神經炎等症狀。因此她呼籲長期茹素的人,即使不吃肉、蛋,也要吃豆腐等黃豆製品,腦子才不會提早退化。

很多人以為少吃肉、多吃蔬果就是健康,有些人甚至一天三餐只吃飯配菜,連豆腐、黃豆等也拒吃,怕尿酸高;吃蛋怕膽固醇過高,認為這樣就很健康。其實長期下來,身體會因缺乏維他命B12、蛋白質而出毛病。

人體如缺乏蛋白質,無法執行新陳代謝;長期缺乏蛋白質,導致生理機能無法正常運轉,容易提早衰退。黃淑惠門診裡,就有老人家因不吃蛋、肉、黃豆,導致身體機能衰退,甚至提早出現失智症狀。

現代人該在意的是飲食均衡,而非攝取某種營養過量的問題。國外有研究發現,半素半葷是最健康的飲食原則。

@全素的食物中,全麥、糙米、海帶、海苔裡面都有B12。

<< My note>>: B12 can only be obtained from animal sources and health supplements. If you are on vegan or vegetarian diet, I suggest you consult your doctor or a qualified dietician regularly to ensure your diet is healthy and balanced.

身心喜悅協會~祝粉絲們身體健康
Timeline Photos · 1 hour ago · View Full Size · Report Photo


Sent from my iPhone


2013年5月28日星期二

Mission of 全食物健康飲食學會


Mission

全食物健康飲食學會於2009年7月由推廣全食物多年的陳月卿發起。

從以前的「藥罐子」,到現在總是精力充沛、生氣勃勃的「能量電池」,陳月卿的養生專家之路,可說是一條與疾病正面對決之路。她將這場正面對決當成「終身大事」,除了幫夫婿蘇起打贏之外,還要幫更多人抗戰到底!
成立全食物健康飲食學會,就是希望與所有有緣人共同寶貝身體、並且在交流中分享疾病帶來的生命轉機和智慧。

陳月卿經常說:「飲食不當是致病主因,食物就是治病與健康的良藥」。全食物健康飲食學會除了透過一系列的活動與互動平台,幫助民眾吸收正確的健康飲食資訊;更重要的是,全食物健康飲食學會將提出並示範如何「卿卿鬆鬆」的養成健康飲食的好習慣。

全食物健康飲食學會「寶。貝。身。體。」的理論源自哈佛大學公共健康學院提出的「飲食金字塔」、福瑞德瑞克霍夫曼醫生( Frederick Hoffman )的癌症與飲食研究、亨利‧畢勒 ( Henry Bieler )醫師針對病因與治療的結論、以及匯集許多國內外健康飲食專家的見地。這些艱澀的研究理論與報告,經過陳月卿與全食物健康飲食學會組成團隊多年的親身實踐與在地化的調整之後,成為「卿卿鬆鬆」的實踐對策。



Info source:


台湾全食物健康飲食學會 --- 介绍 [ Ref:Grace Chen M2013E28 ]


Info source:


 台湾全食物健康飲食學會 --- 介绍 [ Ref:Grace Chen M2013E28 ]

台湾全食物健康飲食學會

About

健康就像情人,追了才會到手,到手了讓人滋潤;情人就像健康,不理會就會變心,細心呵護就能廝守終身。

歡迎您的加入!

陳月卿 健康♥幸福の密碼:
http://tw.myblog.yahoo.com/vita-grace

Mission

全食物健康飲食學會於20097月由推廣全食物多年的陳月卿發起。

從以前的「藥罐子」,到現在總是精力充沛、生氣勃勃的「能量電池」,陳月卿的養生專家之路,可說是一條與疾病正面對決之路。她將這場正面對決當成「終身大事」,除了幫夫婿蘇起打贏之外,還要幫更多人抗戰到底!
成立全食物健康飲食學會,就是希望與所有有緣人共同寶貝身體、並且在交流中分享疾病帶來的生命轉機和智慧。

陳月卿經常說:「飲食不當是致病主因,食物就是治病與健康的良藥」。全食物健康飲食學會除了透過一系列的活動與互動平台,幫助民眾吸收正確的健康飲食資訊;更重要的是,全食物健康飲食學會將提出並示範如何「卿卿鬆鬆」的養成健康飲食的好習慣。

全食物健康飲食學會「寶。貝。身。體。」的理論源自哈佛大學公共健康學院提出的「飲食金字塔」、福瑞德瑞克霍夫曼醫生( Frederick Hoffman )的癌症與飲食研究、亨利‧畢勒 Henry Bieler )醫師針對病因與治療的結論、以及匯集許多國內外健康飲食專家的見地。這些艱澀的研究理論與報告,經過陳月卿與全食物健康飲食學會組成團隊多年的親身實踐與在地化的調整之後,成為「卿卿鬆鬆」的實踐對策。


全食物健康飲食學會「卿卿鬆鬆、寶。貝。身。體。」六大實踐對策:

對策一:只吃食物,不吃食品 
所謂食物指的是大地生產出來的食物,如各種新鮮的青菜、水果、五穀類、海藻類、菇菌類、生的堅果類、豆類、一點點魚類和肉類 --- 均衡多元對身體最好。 
也就是說鼓勵大家只吃自然健康的食物,少吃或不吃任何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包括香腸、臘肉、火腿、熱狗,醃燻、冷凍、罐頭食品,以及合成飲料。 

對策二:盡量清淡,決不煎炸 
盡量不用調味料,也就是少油少鹽少糖、根本不用味精。然而食鹽是刺激品,使用過量對高血壓、腎臟病、和氣喘病人有非常不好的影響。 
油脂熱量很高,用油過量對心臟、血管也有非常不好的影響,尤其油遇到高溫會產生毒素。因此烹調方法盡量改用蒸、煮、涼拌,盡量少煎、炒,決不用炸。尤其炸的食物對肝非常不好。自從我不再吃炸的食物之後,明顯感覺健康進步很多。

對策三:多鹼性食物少酸性食物 
肉、魚、蛋、奶、都是酸性食物所以比例應該降到 20% 以下,而且為了好消化,每餐最好只吃一種蛋白質,因為肝臟不能同時處理兩種蛋白質的消化作用。 新鮮的青菜、水果不僅是鹼性食物,還有很高的能量,是排毒、去酸、補缺最好的食物,應該多吃,可以佔到飲食的 30% 40% 。為求營養均衡,每餐可以吃不同顏色的蔬菜,同時輪流吃植物的不同部分,也就是根、莖(菜梗)、葉、花、果實都要吃到。全穀類含有豐富的營養,又是中性食物,還可以滋補脾臟,所以五穀雜糧類應該佔 40%--50% 。另外海藻類也是很好的鹼性食物,並且提供豐富的礦物質,每星期至少要吃兩三次。 

對策四:每天最少一餐或部分生機飲食 
生機飲食近來非常流行!所謂生機飲食就是生吃新鮮、有機種植的蔬果,最好是當季、當地的食物,因為天候和土壤都跟你生活的環境一樣,最能夠供應你身體所需的營養元素。生機飲食是由有特別營養的、幼嫩的、有機的小綠苗,和堅果類、種子類、全榖類、以及蔬菜、水果等組成,能夠提供富生機、含酵素、高能量的營養。另外酵素怕熱,所以生機飲食可以保留最多的酵素和維生素。 

對策五:全食物、全營養 
大自然非常奇妙,它在完整的食物中提供了豐富而完整的營養,所以要吃全食物,才能獲得全營養。而 20 世紀營養大發現「膳食纖維」 -- 可以減緩老化,可以控制體重,不至於發胖。另外它本質粗糙,可以稀釋大腸中的致癌物質,連帶其他雜物一起排出體外,所以能防止腸癌的發生。大自然是非常奇妙的,它已在完整的食物中提供了豐富而完整的營養。譬如葡萄,我們只吃果肉,卻把真正有營養的葡萄皮和葡萄子丟棄。

對策六 : 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 
西方諺語說:早上吃得像國王、中午像王子、晚上像乞丐。早餐是最重要的一餐,早上七點到九點也是小腸最活躍的時候,這時候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早餐也影響一天的情緒和精力

以上全食物健康飲食學會「卿卿鬆鬆、寶。貝。身。體。」六大實踐對策,將透過全食物健康飲食學會的系列活動與互動平台,推廣給一般民眾。

Company Overview

健康就像情人,追了才會到手,到手了讓人滋潤
情人就像健康,不理會就會變心,細心呵護就能廝守終身
即日起,養生達人陳月卿邀您加入全食物健康飲食學會
讓您與健康 幸福永不分

 

2013年5月19日星期日

今天(2013-05-19, 星期日)早上在巴刹买了一包500克由河北沧县树林果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新疆天山雪枣 (仙枣缘).

今天(2013-05-19, 星期日)早上在巴刹买了一包500克由河北沧县树林果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新疆天山雪枣 (仙枣缘), 生产日期2013-04-03, 价钱新加坡币10元,每粒约4.5厘米. 应该是大漠天山雪枣五星级或六星级吧? 我的植物性食物又多了一个新成员天山雪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