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2日星期日

正確的飲食選擇的好处 (源自: <<點石成金健康法>> 姜淑惠 著)
正確的飲食選擇,至少產生以下二十五總利益: 1.防止心臟病發生 2.降低膽固醇 3.控制高血壓 4.預防中風發生 5.遠離糖尿病 6.癌症預防 7.提高免疫力 8.延緩老化 9.強化骨骼(俗稱補鈣強骨) 10.保持適當體重(俗稱減肥或增重) 11.減輕壓力 12.消除疲勞 13.增加智力 14.保護視力 15.減緩頭痛、偏頭痛 16.抑制腎結石 17.減少消化問題 18.紓解關節發炎 19.強健牙齒 20.紓解經前症狀 21.維護生殖功能 22.掌握更年期 23.裨益胎兒發育 24.防止貧血 25.拯救皮膚
Info Source: http://tw.myblog.yahoo.com/hope-way/article?mid=7&prev=8&next=6&page=1

姜淑惠天然健康素的奇迹 (原主題:當抗生素罔效時的迷茫)

范先生是一位七十三歲、行醫多年的老醫師,因為雙側腹股溝疝氣,接受外科的矯治手術,且手術前的例行檢查中,發現他的胸部X光片有發炎現象。因為臨床上沒有任何咳嗽、發燒、氣管發炎等症狀,因此在一般抗生素治療一週後就出院回家了。

出院後十幾天,鼠蹊部兩側隆起的疝氣已消除,卻在右手腕部發現一個凸起的腫瘤,而且逐漸增大,甚至疼痛到右手無法寫字及動作。曾找外科及骨科醫師就診,有的以為是肌腱炎,有說可能是痛風,亦有以為是腫瘤或骨癌……,各家說法,莫衷一是。

因為朋友的介紹,他亦前來找我就醫。經仔細詢問之後,我把前因後果釐清後,告訴他,我的初步判斷是「結核性關節炎」,臨床上較為少見,為了能得到直接的科學證據,建議他接受病理組織切片的檢查,一週後報告證實為「結核性」腕關節炎。爾後,為了就醫的方便,他就在台大醫院胸腔科接受治療,採用三合一的抗結核病療法。

他在服用抗結核藥不久之後,出現全身性皮膚斑疹,搔抓得厲害,血液呈現尿酸值偏高及肝功能不正常等強烈的藥物過敏反應。因為他的肺部及關節受到結核菌的感染,抗結核藥物的使用是不可捨棄的途徑,雖然他整天無時無刻不處於搔癢中,全身皮膚幾乎達到體無完膚的狀態,卻必須強忍繼續使用抗結核藥物。

約莫月餘日後,他的生化檢查顯示肝功能持續受損惡化,且出現全身淋巴腺腫大的現象。胸腔科醫師立即安排,請外科醫師做了左側腋下淋巴腺切片檢查,切片報告結果病理科與內科醫師的意見不同,因懷疑有不正常細胞,可能是惡性腫瘤,進而再輾轉到血液腫瘤科就醫。腫瘤科醫師不以為是惡性腫瘤,判定是炎症反應性變化而已,在詳細查問病情之後,反而對於其腕關節的結核病變之事相當訝異。自訴在他近四十年的執業中,尚未見過這種病例,因此帶著狐疑及好奇。 切片手術後,腋下的傷口始終無法癒合,一直不停地流出分泌物。外科醫師簡直手足無措,既無法縫合,亦無法拆線,進退兩難。每天所流出的淋巴液浸透二至三條毛巾……。

他的頑固性皮膚發癢,仍舊進行,甚至變本加厲,痛苦不堪,折磨到身心俱疲。 以後的日子裡,他就在台大醫院胸腔科、外科、皮膚科、腫瘤科間團團轉,茫茫然無有進展。

有一天,老醫師突然出現在我的門診,與我談起他在這二、三個月內所遭遇的悲慘經歷。疾病、就診、服藥、藥物過敏,一連串的診療把他折磨得消瘦、無神,眉頭深鎖,手不停地搔抓,腋下夾著一塊厚厚的棉墊。

他自訴道:「我一生最不喜歡吃藥,七十多年來,第一次吃這麼多的藥。吃藥若能對症也罷,吃藥卻不能好,反而產生更多的新問題。全身發癢、皮膚潰爛,腋下傷口至今不能癒合,全身淋巴腺腫大未消。姜醫師,你看我是不是罹患癌症啊?」他的一生本來都是尊嚴且權威地坐在病人面前,如今卻主客倒置,賓主相異,無奈感傷地當個無助的病患。

我聽完他的醫療診病經歷、顛簸困頓的過程,心中生起無限感歎,也陷入深深地沉思中,我勸他既然已經生病,就應當休診,好好療養,或者考慮退休。他卻告訴我說:「不成啊!今年才購進許多的新藥,還有許多藥沒有銷售完畢,怎麼能休業呢?何況開藥賣藥給病人使用,本是醫生謀生的金科玉律。」

我聽完後非常訝異,繼而生起陣陣哀憐。心中浮現的是「因果昭昭」。 醫生一生救人無數,也殺人無數。醫者的存心,苟無日新又新,終日僅是看傷風感冒、發燒、腹瀉、消化不良等,只是不斷開藥、症狀治療耳。難怪台灣民眾的思維想法中,看病何須到醫院呢?只要到藥房買點便藥即可。因為這麼普通尋常的病,上醫院看病多麻煩,何況再看再買也是那種藥嗎?

老醫師終其一生也無法想像,他為病患開藥一輩子,如今面對自己時,那些熟悉無比的抗生素,如象棋中的「王仕相」、「車馬炮」,也有失效的時候,在失效。之後,應當怎麼辦呢?

其實他的病情變化,我在心中早已了然,並且非常地篤定地告訴他說:「您現在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他露出一線驚喜,凝神定氣地注視著我,問道:「怎麼走?」

我告訴他說:「第一步,停止所有抗結核的藥物。因為您得了一種非典型的結核病,這種結核菌已經變型,傳統抗結核藥對它無效,如果您繼續服用,不但結核病無法控制,且會發生抗生素中毒情況,又如全身淋巴腺腫大及傷口不能癒合,表示病情無法控制,抗生素目前對您不但無效,反而增添許多毒性傷害,故必須停藥;

第二步,按照我的處方用藥,我深信三天後,腋下的分泌物自然減少且停止,連帶全身淋巴腺腫大也會消退;

第三步,嚴格且立即步上自然健康素食,才有生機與指望。」

老醫師在「王仕相」失靈後,採用我的「過河卒」策略,果真不到三天,那流了將近一個月的淋巴液然驟然停止,連帶全身淋巴腺腫也消退不見。在停止所有抗結核藥後,加以生機素食,皮膚發癢的情況不但完全消失,且皮膚蛻變,煥然一新,青春活力。

半年後,我們再度見面,他容光煥發,神采非凡,找不到結核病的任何跡象。他告訴我說:「我現在幾乎休診了,偶有老病患就診,就指導他養生素食的方法。這一年來從膽破心驚到坦蕩平穩,真是人生七十才開始。」有一種劫後餘生的慶幸,因為他終其一生也沒法想像,「抗結核藥」也有失效的時候。這個失效的經驗竟然發生在自己身上。雖然失效,原以為無路可行、無技可施,萬沒料及生命的契機,竟是落實在極其平凡的天然健康素。

Info Source: http://www.asanga.com.tw/htm/dr_story.php?story_key=48e6eca3159b2

2010年9月2日星期四

大法官陈锡强捐款国大 以病逝爱女名字设教授讲座

Info Source: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0-09-01

大法官陈锡强捐款国大 以病逝爱女名字设教授讲座

2010-09-01

杨萌 报道

  为纪念乳癌病逝两年的小女儿,大法官陈锡强和家人捐款给新加坡国立大学以爱女陈婉清的名字设立一个讲座教授计划,国大杨潞龄医学院院长黄聿立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教授。

  这笔捐款获得教育部一元对一元的补助,用来成立永久性的基金,资助获奖教授的研究和学术工作,这个“陈婉清医学科学讲座教授”(Isabel Chan Professorship for Medical Sciences)的任期是三年。

  国大说,大法官一家人非常低调,不希望公布捐了多少钱,据记者了解,这笔捐款超过百万元。

  身为陈婉清的治疗团队一员,黄聿立教授受访时说,自己对此感到十分荣幸,并称赞陈婉清“很勇敢,是了不起的女性”。

学社会心理学

但对美食很感兴趣

  陈婉清是2003年被诊断患上乳癌,200891日过世时34岁,她是大法官最小的女儿。

  根据国大文告,陈婉清毕业自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虽然是学社会心理学,但对美食很感兴趣,因此留在伦敦,到Prue Leith美食学校深造。

她回国后,在不同餐馆工作,甚至当过侍应生,积累经验后才在2001年开了自己的餐馆,名叫Butterbean,可惜两年后她就离世,她已婚但没孩子。

  文告还说,她关怀动物,关心别人,曾把餐馆周围的野猫带回家养,“她也是很多朋友和同辈的倾诉对象。”

  但对于她的病情,黄聿立说,她的家人还没有走出悲伤,所以不方便多说。

  黄聿立是血液肿瘤专家,也是国大医学中心副总裁。他说,自己现在很关注行为科学研究,比如,大家都知道乳房X光检验(mammogram)有效,政府也有津贴,但人们还是不愿意去。“你可以做很多研究,但如果病人不去检验,是个很大的问题。”

  他认为,这当中原因很多,有的抱侥幸心态,有的存有担忧,有的选择拖延。

  保健促进局为那些年龄超过50岁的公民和永久居民提供乳房检验津贴,公民只需50元,永久居民75元,原价是100元。

  但根据一份2007年调查,年龄介于5069岁的本地妇女中,只有41%做了这个检验。

  他的研究兴趣也包括肿瘤发病的导因、月经早来导致乳癌概率增加、新的成像技术等。 

  谈到自己获得的这个讲座教授荣衔,黄聿立说,最重要的是要给病人和陈锡强大法官的家庭带来荣耀。他提到,总理在刚过去的群众大会鼓励大家要回馈社会,但新加坡要做的还有很多,不能单靠政府解决所有的问题,个人也要负起责任。

  国大有55个以个人命名的教授计划,当中17个跟医学有关。

国大也说,这个计划开放给所有医学领域,以支援那些关键医学研究与学术工作,对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作出最大贡献。

请检讨我们的奖学金制度

Info Source:2010-08-30 新加坡联合早报 - 读者来信

请检讨我们的奖学金制度

2010-08-30

作者:张春玉

Y1999年在教育部的奖学金制度下,我执教的学校招收的一名中国学生。十几岁的孩子第一次出远门所面对的困难自是可想而知,因此学校除了安排一位特别有爱心的L老师专门负责她们的学习生活外,还特地为每个孩子寻找了干爸、干妈,让这些背井离乡的小留学生们能够体会到家的温暖。就这样,她们在老师们的悉心教导干爸干妈们的百般呵护下成长起来。Y也顺利地从本地顶尖的初级学院毕业进入了美国的大学。去年,她又获得了A*STAR提供的高额奖学金进入哈佛修读生命科学博士学位。这是一份相当于一百万元的奖学金,Y需要两位新加坡公民担保,但她找了很多人都遭到婉拒,于是,她想起了当年的L老师和她的干爸……

  L老师说:你知道为什么人们不愿意担保吗?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毁约现象……

  Y连忙打断老师的话:“老师,您放心,我不会”,话语斩钉截铁。

  由于Y的干爸已经为另一位奖学金得主做了担保,面对日益临近的签约日期和束手无策的Y,干爸一边安慰她一边帮她找担保人,最后在国防部找到一位同事。尽管和Y素未谋面,那位同事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L老师跟Y见的最后一面是去年8月前往A*STAR签约的那天,之后没多久,Y就去了美国,从此杳无音信,连个电邮也没有。直到两星期前,L老师接到A*STAR寄来的信,信中说你所担保的Y决定终止奖学金,赔偿金额四十万。

  事情至今尚未结束。也许,Y找到了下家,愿意出钱“买”她,为她提供接下来的学费和生活费;也许,L老师和那个与Y素未谋面的国防部军人要为自己的善良付出代价,成为社会诚信缺失的受害者。

  近日,对于我们引以为傲的“一流教育”的质疑已见诸报端,奖学金学生毁约事件由来已久,无论是学校正面的宣导还是报章无情的批评都无法改变人们务实的考量,当整个社会都相信金钱的万能,沾沾自喜于它买来的优质服务、买来的一流教育、买来的卓越人才甚至买来的清正廉洁的时候,却唯独忽视了它买不来忠诚,买不来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铮铮傲骨,买不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高贵气节。

  在现实的社会里,当个人利益与道义诚信相矛盾的时候,后者永远是苍白无力的输家。这不由得让我们困惑,我们一手扶植呵护培养起来的前10%5%甚至1%的精英们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当我们教育孩子要为自身行为负责时,当我们警告年轻人要谨言慎行因为一切后果需要他们自己承担时,是不是我们也应该制定一些相应的政策措施对缺乏诚信的毁约行为加以惩戒,至少应该让年轻人明白这个世界上还有某些东西不是可以用金钱来摆平的,社会风气的正本清源势在必行,是时候检讨我们的奖学金制度了。

2010年9月1日星期三

Professorship in memory of CJ's daughter

Reported By Lee Hui Chieh in the Straits Times dated 1 September 2010

IN MEMORY of their daughter who died of breast cancer,Chief Justice Chan Sek Keong and his wife, Mrs Elisabeth Chan, have set up a professorship in her name.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is launching the Isabel Chan Professorship in Medical Sciences today - the second anniversary of Ms Chan's death.


The professorship is aimed at supporting the work of an internationally recognised medical professional, who has attained superb clinical performance and achievement.


It will advance academic and research work in the NUS Yong Loo Lin School of Medicine and help improve health care here, the university said.


In consultation with the Chief Justice, NUS has appointed its medical school's dean, Professor John Wong, 53, as the first recipient.


Prof Wong, who is also deputy chief executive of public health group National University Health System and director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will hold the professorship for three years.


Professor Tan Eng Chye, NUS deputy president (academic affairs) and provost, said that Prof Wong had been picked as he had outstanding credentials as a researcher, clinician, educator and leader.


For example, his research in haematology oncology has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sed medicine, which will lead to more customised doses of cancer drugs for patients here, that will work more effectively but with fewer side effects, Prof Tan said.


CJ Chan, 73, declined to comment on why he and his wife chose to remember their late daughter by setting up a professorship, or to reveal the sum that they had given to NUS to do so. Their donation will be matched dollar-for-dollar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 donor has to give at least $2 million to set up an endowment fund for a professorship at NUS.


This latest professorship set up in Ms Chan's name brings the total tally of named professorships at NUS to 55, of which 17 are in the medical field.


Ms Chan, the youngest of three children, graduated in 1997 from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with a Bachelor of Science in Economics. She then attended a course in food and wine in London's Prue Leith School as she was interested in the culinary arts.


She worked in various food outlets here before opening Butterbean Bistro in Purvis Street in 2000.


She ran the restaurant that served modern European fare until she was diagnosed with breast cancer in 2003.


Ms Chan, who was married but did not have children, died at the age of 34.

Prof Wong, who had helped treat her, said: 'I will always treasure Isabel for her enormous courage and independence. She never complained, and was always more concerned with the welfare of others than herself.'


On his appointment, he said: 'I'm humbled and honoure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honour Isabel and her family. Setting up a professorship is one of the most noble things that a private citizen can 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