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8日星期六

陈纶峰: 从陆克文的“反华”讲起 (2011-01-08)

陈纶峰:从陆克文的“反华”讲起

(新加坡联合早报 "今日观点" 2011-01-08)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观点"

● 陈纶峰

  本月3日读到了朱志群教授刊于言论版的《从陆克文“建议对华动武”谈起》,文章里头谈到了中国人对陆先生所抱有的误会,以及后来的醒觉。

  在全球化的冲击、影响之下,我们在既定的环境中,饱受传媒资讯的喂养,许多流行见解(popular opinion)因此成了我们认识人、事、物的真相之基础。在资讯超载,脑力不胜负荷的情况下,我们都忽略了思考反省的必须和重要。

  笔者欲与读者分享的是,从人类学的角度来体会,陆先生的表现是极为合情合理的。首先,他既是从事政治的人,就必须具有从政者的风采。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能吸引选民,吸收选票的人,方为一个成功从政者。就如生意人必须有赚钱的本领,从政者则无可厚非必须有赚票的本领。

  第二,陆先生是白种澳大利亚人,他所具的华语能力,中国历史知识,将为他带来政治舞台上增值所需的筹码。(矛盾的是,也有为数不详的澳洲人却因为他会讲华语而给他扣分呢!)值得留意的是,他本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政治理想、逻辑思维却非必然因此而改变得像个中国人。熟悉澳大利亚历史的读者会记得,当澳大利亚于1901年成功组成联邦政府的时候,这个新联邦所怀抱的共同愿景乃是一个白色澳大利亚。这白色并非诗情画意的皑皑白雪,而是一个不受异色玷污的英裔白种人的国家。

  因此,身为一个澳大利亚人,陆先生具有塑造今日的他的特定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族情操、政治理想、人生体验等。在他所怀抱珍惜的集体记忆里头,不会因为讲华语,熟悉中国历史而与中国肝胆相照,生死与共。若因此要求他从心灵深处涌现出“龙的传人”或是“我的中国心”这等激情慷慨,是不实际、不合理、不合情的想法意愿。

  所以说,在尊重陆先生的前提之下,我们可以推测他未必能够和侯德建先生产生情怀上的共鸣。神州长江的美,赤县黄河的壮,几千年来只能萦绕在热爱祖国河山的中国人的梦里。侯先生可以骄傲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陆先生却也许只能靠边看热闹,尝试感受“龙的传人”在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底下,究竟有何味道?若陆先生能够和侯先生一同流泪吟唱“百年前宁静的一个夜,巨变前夕的深夜里,枪炮声敲碎了宁静夜,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剑”,那可就不简单了!当然,或许只有龙的传人,才能从内心深处唱最后的一节:巨龙巨龙你擦亮眼,永永远远地擦亮眼……

  然而,历史上仍然出现了一个有“中国心”的西方人,一个忠诚热爱中国的英国人,他也给自己起了一个中国名字:戴德生。他虽然受训为医生,却于1853年来中国,活在泥土黎民之间,一生传扬基督教,半个世纪后的1905年6月在湖南长沙去世。

  戴德生生前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壮语:“我若有千镑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我若有千条生命,绝对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他的戴氏子孙,已经忘我地自称“中国人”。

作者是基督教会牧师,本文传自悉尼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