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4日星期日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 NUS 2011-2012 Academic Year calendar.pdf

=======================================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 NUS 2011-2012 Academic Year calendar.pdf




2011年7月18日星期一

從蘋果賺回點錢來 --- 作者:蔡瀾 (On Iphone Apps)

=============================
從蘋果賺回點錢來 --- 作者:蔡瀾 (On Iphone Apps)
==============================

Note:原载于 壹周刊/壹樂也 2010年11月18日

==============================

腦筋比不上喬布斯,只是花錢買他 的新科技,沒有收入,心理不平衡。

一開始,網站是免費的,後來逐漸人多,就賣起廣告來,但只限「谷歌」、「Facebook」及「Youtube」等巨子,一般人如你我,靠不着邊。

廣告收入雖多,但比不上「應用程式Apps」。九毛九美金,加起來,也是真金白銀。蘋果發明了這個武器,可以打倒所有的殺手,一方面也賺個滿鉢。

好了,我們也去做一個應用程式,多多少少,撈點油水。

但當今蘋果的Apps,已近三十萬個,怎麼能在其中發圍呢?而最基本的,是有了主意,怎麼着手?

聽起來很容易,有一個網站可查,叫:http://developer.apple.com,就會教你怎麼做。

但一開始,就要先打三十大板,蘋果要求你繳一百塊美金的申請費,再給你進入。參加之後,又規則多多,煩不勝煩,等了又等,也不一定批准你。

不過我做人的原則,是做了,機會五十五十,不做,機會是零。

交一百塊,也許會成功,或者失敗,總有個開頭,賺不賺錢,要等到你走了這一步再說。

我也一向說,做多了,就成專家;成為專家,就可賺錢。做程式的痛苦,可在一篇文章談到:http://mikeash.comThe iPhone Development Story,那麼煩的一道程式,你一直研究,研究多了,便覺得簡易,一般人不願意做的時候,有你代勞,豈非美事?

付出勞力,當然要收費,收多少?也是一百美金可也。有志者既然付了一百入場費,也不在乎再花一百,省卻申請的功夫。當然,這也不保證能順利成功的,當成加 一倍的入場費好了。

這便是商機。

要知道,那三十萬項的程式,是英文為主,要脫穎而出,那就得搶先進入中文市場,蘋果製品在中文方面的程式剛剛開始,那種潛力是無限的。

還是舉個實例吧,外國有了,日本跟着有。小學館Shogakukan看準了,把他們出版的《大辭泉》整本輸入,裡面圖文並茂,又有中日、日中、日英等可 查,售價十六點九九美金,也賣個滿堂紅。

中文辭典,也早有人做,像《金山詞霸》等,台灣的《遠流字典通》也編得不錯,還有文字發音,但沒有《大辭泉》那麼專,而他們專的,是一切有關日本的東西。 關於中國的,尚未出現。

只要做得詳細,就有人買,「小學館」又出了《日本四季的花朵》,有背景音樂,可查春夏秋冬的花,叫什麼名字,在什麼地方可以看到,也是圖文皆佳,售六塊九 毛九。

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出一本中國的花卉來賣呢?大陸不出,香港出好了。由漁護署來負責編輯,他們的資料和圖片最齊全。

當年,我的父親帶着我去遊植物公園,每一棵樹他都會叫出名字,我好後悔沒向老人家學習。如果手機上有了這本書,那麼你也可以向你的子女說明。這是多麼高深 的一種身教,花個六塊九毛九,又算些什麼?

如此類推,可出的還有關於水果、菌類、海鮮、美食、風俗、昆蟲等等,數之不盡,但主要的還是要內容豐富,精益求精。

工具書最好賣了,市面上講風水、命理和凶吉的中文版眾多,但是講知識和常識的很少,這是長青樹書,不跟流行,讀者只要有一點的求知慾,都會購買。

中文的出版社,一味想賣流行書,但也得走快人家一步,我的電子書也有一個App,多多少少,也有進賬。

有人下載,就有收入,可以投資在廣告上面,廣告永遠有它的作用,最有效的,還是賣在「谷歌」或「Facebook」,價錢並非太過高昂。

說工具書太過沉重,Apps總要好玩,才能賣錢,只要大家有點怪主意,就可發展成為一個遊戲,或一件不花腦筋,輕鬆和有趣的生財工具。

既有的例子,是畫面上有杯啤酒,一傾倒就能咕咕聲把它喝完,又有各種各樣的打火機,一觸動就能點出模擬的火來。

一位友人,請了一大批做程式的員工,要在藝術方面發展,但每一個月賠錢,總不是方法。在愁眉苦臉時,我向他說:「不如先請這批人,設計些好玩的,賺了錢, 做起來加把勁。」

「做些什麼?舉一個例子。」他問。

曾在銷售榜上佔首位的,有一個叫「Talking Tom」的,是一隻蠢貓,不斷打呵欠,你動牠一下,即做嘔吐狀。在牠的頸下抓抓毛,就咕咕地發出舒服聲音。久不動牠,會做一個想聽話的手勢,你就說幾句, 牠會用卡通聲再重複你的話。畫面左邊有幾個標誌,一按,牠就會拿出個鑼來打,再按,飛出一隻鳥,牠想吃,但鳥逃掉。按蛋糕標誌,牠會拿出蛋糕拋在你臉上, 按貓爪,牠走近你,用尖爪在畫面上抓出幾道痕來。這隻頑皮的貓,你可以打牠幾下,貓就會給你打暈。

好玩嗎?好玩,而且是免費的,你覺得牠好玩,牠的幾個朋友:犀牛、小鳥、小豬更好玩,但每一隻,就要九毛九美金了。

引人入勝,先免費,後收錢,是電腦程式的基本道理。我們都來動腦筋,從蘋果賺回點錢來。

==============================


2011年7月17日星期日

兴趣何来?(作者:自力) -- 新加坡联合早报副刊

新加坡联合早报副刊2011-07-16

兴趣何来?

2011-07-16

● 自力

心里话

  我没有深入钻研过书法,却酷爱写字。

  话说半个世纪以前,我在本地上华校的小学和中学时,学生们都必须定期交毛笔字作业:大楷和小楷。自己当时曾学过点柳公权和颜真卿,又从父亲的好友韦晕(区文庄先生)那里得到一本《张黑女墓志铭》,临摹过一小阵子;但不算有什么碑帖磨练的功夫。

  写字的兴趣,是从上课用铅笔或钢笔“抄黑板”得来的。

  当年的老教室,正前方是一块(多少脱了色的)暗绿色的大黑板;它由好几块拼接起来,几乎有整面墙那么宽。老师上课就拿着货真价实的白粉笔,一面讲一面在黑板上写;粉笔常将黑板划得吱吱作响,还不时有白色粉末飞散出来。教理科的老师们左右横写;教文科的则多数竖着由上往下,甚至还从黑板的右边写起。记得个别老师在内容、讲解、写黑板三方面都掌握得超准:黑板一写满,就讲解完那节课的内容,下课的钟声也就顿时响起!

  学生们呢,自然得整堂课耳听眼看手抄不停……按照今天的说法,是tiringboring到极点。

  可能当年的我有点不正常吧——对抄黑板我是全心全力,兴奋不已。不是因为对所学的知识充满激情,不是为了当什么模范生;而是,啊,那黑板上老师们写的字太美了!我真觉得教我的老师们差不多每位都是书法高手。能通过抄黑板来学他们的字,这种机会还能上哪儿去找?

  在工商小学,印象最深的是教我们公民课的余松年老师。他在黑板上虽然写得不多,但字字清雅;不时还用简美的线条将伦理故事里的人物勾绘出来,怎不把同学们吸引进去呢?

  到了华侨中学,六年里,老师们的黑板字我更是倾服不尽临摹不完。从初一华文老师王震南先生的何绍基体,到高二华文老师赵满源先生的瘦金体,中间的教文史的丁水涵、丘絮絮、郑克铭、潘金顺、卢涛、陈辅等等老师,连教数理化、生物等的胡鸿烈,宋和才,谢永璋等老师,可以说各有一手精彩而独特的好字。他们的粉笔执法、运法都是经典性艺术性的——那是当年华校教育文化之美的一部分啊!

还值得一提的是,教我们英语的老师们也个个是英文书法的佼佼者;我那手(叫一些老外吃惊的)cursive handwriting 就是从他们那儿模仿出来的。

  抄黑板,学老师们的字,虽没让我成为书法家,的确使我一生受益不尽,欢乐无穷。

2011年7月11日星期一

徐冠林卸任 (by 潘星华) -- 新加坡联合早报副刊 (2011-07-09)

新加坡联合早报副刊 2011-07-09

徐冠林卸任

2011-07-09

潘星华

小依集

小依:

  南洋理工大学校长徐冠林已于630日卸下校长职务,71日起出任南大荣誉校长、校长高 级顾问及全职教授。上星期四,630日,白天,南大举办了创造未来,改造大学的研讨会,校内校外学术界人士济济一堂畅谈他过去八年半对南大的贡献和 南大未来要创造的五个高峰等相关话题。晚上,则为他举办了一个包括多位部长、社会知名人士、传媒、同行、同事、好友、家人,300人欢聚的答谢宴,场面温 馨感人。

  徐冠林在致答谢词时,再次提到南大复名,这个很多人认为他奔走多时,却未能如愿的课题。

  他说:掀起南洋大学课题,我遭到很多人的责难。当时我认为自己处在一个特殊位置,为了新南大的发展,我有必要处理好旧南大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不这样做,新南大要在双语、多文化的新加坡社会起飞,是缺乏了一块稳当的基石,缺乏了一条足够长的跑道。

   我明白南洋大学课题是新加坡社会在五六十年代政治斗争的包袱,然而,承认和肯定南洋大学的历史,也同样是凝聚国家团结和谐不可或缺的工作。从今年大 选,人民行动党引进从前政敌的儿子为候选人,可见政府也在做这项工作,新南大更不应错失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的机会。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东亚研究所主席王赓武教授赞扬徐冠林上任之初,扛起延续旧南大精神的重担,并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当晚答谢宴上,巡回大使许通美也吁请新校长安博迪不要忘记旧南大历史。

   看徐冠林过去八年半,肯定了南洋理工大学的历史从1955年算起,确认南洋大学为南洋理工大学的前身,常年举办多项活动邀请旧南大生重回故园叙旧,在校 内设置思源环,为连接新旧南大做出种种努力,却又遭旧南大生和新南大生的重重指斥,他们不谅解他,拒绝接近他,拒绝接受他,让我不禁为他走这段道路之 坎坷神伤。

  20031月,他上任之初,接受我的专访时候说:“2005年当新南大有了文理学院、艺术学院,再度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 这时,恢复正名南洋大学,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我不认为有什么阻力。只是我认为必须先搞好精神教育。如果新南大不能注入自强不息、力争上游、自力更生的 精神,虽然称为南洋大学,还是会像一所冒牌学校,得不到旧南大人的认同。我希望有一天,我们不要再说新南大和旧南大,不过,这个时机,现在还不成熟。

果然,这个时机需要成熟的时间很长,整个过程的艰难困顿,超出他的想象。当大家都期待着2005年南大50周年大庆,也是新南大复名南洋大学之 时,2004712日在南大毕业典礼上,他宣布了让人吃惊的决定。他说:南洋理工大学只有在发展成为一所顶尖的综合性大学,各学院有着优秀的教授和 出色的学生,我们才能结合南洋理工大学的校友,在一个更好的位置上,考虑大学复名的问题。当时在场的陈庆炎副总理认为他这样说是合情合理的。

  因为和徐冠林熟络,他有把演讲稿先给我看,让我先行处理的习惯。2004712日这篇演讲,我有了在24小时内连接六次修改稿的纪录,篇篇都留着他的斑斑心血和无奈。它将永远在我做记者的生涯里,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印。

2011年7月9日星期六

优雅就是知书达理 by 吴毅峰

===============================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1-07-09

优雅就是知书达理

2011-07-09

吴毅峰

  最近,新加坡社会一直在谈论优雅社会。这是令人高兴的事,因为狮城是一个有理想的国家。

  相对于很多国家和地区,新加坡是一个不错的地方,要不人们也不会千里迢迢地落脚这里。面对一些不太满意新加坡的朋友,笔者总是愿意善意地告诉他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可是,很多的朋友都是有原则的人,习惯于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地看问题。这也许是他们的社会经验,应受尊重。

  素食是一种好的生活方式。有一位朋友喜欢素食,几乎把它神化。和他在一起,我们都善意地提出吃素食,大家高兴,也没有什么不妥。可是,有一天另外一位朋友提出试试另外一种美食,结果被素食主义朋友辱骂了一通,搞得大家不欢而散。人,为何会固执和偏执呢?

  不固执、不偏执的人就是善意的人,也是知书达理的人。人的一生可能只读过一本书,也可能读过万卷书,甚至一本书都没读过;没关系,关键是你能不能善意地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己所欲不强施于人。素食当然好;可是,有人提出另外的一种方案,为什么就必须受到羞辱呢?

  有些人有些自恋,也有些自大,所以坚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可是,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明的社会,是一个人人都有权享受自己权利的社会。一些人如果整天自我神化,站在某个道德的高度对别人指指点点,发号施令,总有一天他们会发现自己很不优雅。

   知书达理就是尽量的不虚伪、不诋毁别人。人难免会犯错误,千万不要神化自己。人有时这里错,有时那里错,都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思想面向是开明还 是封闭,是未来还是过去。一个优雅的社会就是面向未来的社会,是不断地自我革新,自我提升的社会。人只要不固步自封,就很优雅。

  中国文 学大家鲁迅为了民族的未来而弃医从文,他不是完人;可是,他的理想就是帮助民族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前途。为此,他受到很多的诋毁。老一辈的中国文人有互相不 服气的缺点,有时甚至会恶言相向。文学水平和个人修养是两码事。我们私底下和老朋友粗言野语不要紧;可是,到了公众的场合,我们就不应该逞口舌之快,对异 己者进行人身攻击。人类要有修养。

  有修养就是不人前一套,背后一套。人类的优雅就在于平和、平静和平常心。美国的巴顿将军为什么当不了美国总统?因为他太粗俗。其实,他受教育的学校是西点军校,是美国顶级名牌;可是,这并不能改掉他出言不逊的粗野。

新加坡正在往更加知书达理的方向进发,这是好事。也许每一个人的脚步不同,接近目的地的距离也不同;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法制的国家,是一个尊 重信仰的国家,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国家。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会保护你的表达观点的权利;不过,我不会赞成你在大庭广众之中粗言野 语,因为我们的国家需要优雅。

拥车证与社会和谐 (by 杨永欣)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1-07-09

=========================

拥车证与社会和谐

2011-07-09

杨永欣

  最新一期拥车证投标结果四天前出炉,各组成价一如所料,仍维持高位。尤其是一般人所购买的属于A组的中小型汽车,拥车证标价已逼近5 6000元,创下14年来最高纪录。以两年前能买到一部日本车的价钱,现在只够买一张拥车证,等着买新车的人心里怎么想,自是可想而知。

  大型及豪华车(B组)和公开组(E组)的标价也双双回升到今年初的价位,前者报68501元,而可用于购买任何车款的E组拥车证标价也达到68811元。

  拥车证标价这么高,属于中产阶级的我望尘莫及,开了近8年的旧车想必要坚持到10年了。

  新加坡地小人多,控制汽车数量无可厚非,但在控制汽车数量的同时,政府也得考虑一般人的拥车梦想。尤其是现在年轻人的思维已不像年长一代,拥有房子和一份好工作固然很好,但他们也希望得到物质上的满足,而这往往就包括拥车。

   有人会指出只要政府提供世界级的公共交通系统,那就不再有拥车的需要。但是,人们渴望拥车也不算过分,而这也不完全是奢侈。由于科技的进步、生产的扩大 及收入增加,汽车在很多国家都是人们越来越负担得起的,反观相对富裕的新加坡人却越来越难实现拥车梦,怎么说都说不通。

  若年轻人要买辆小车都那么困难,最终只会对政府产生怨气,执政党在最近的大选中得票率下降,居高不下的拥车证标价是不是也有影响?

   减少发放拥车证虽是确保道路保持通畅的最直接办法,但却不是最理想的。政府其实也曾看到了让国人拥车的需要,因此在2004年至2008年一度还强 调更多地通过公路电子收费去限制用车,而不是积极地控制拥车。这样一来,拥车证供应加大,标价随之下跌,国人拥车梦得以实现,汽车市场变得火爆,也促进了 经济增长。

  不过,更多地强调限制用车,也不是万灵丹,最大的问题是一般人买了车就会使用它,公路电子收费再高也无所谓。结果是道路拥挤情况没有太大改善。

  发现问题后,当局又回到原点,重新积极控制拥车,逐步削减拥车证供应,造成了目前拥车证标价居高不下的局面。

说得苛刻点,拥车证本身其实也是一种不公平的制度。因为要富人拿出几万元和一般人拿出几万元,是不一样的概念,而拥车证的供应越少、标价越高,这个制度就越不公平。

   此外,拥车证标价越来越高,人们会认为买豪华车才比较划算,现在就出现了马赛地、宝马等豪车的市场占有率增加的情况。当然,欧元兑换率日益走软,也 有一定的影响。若目前的情况继续下去,今后道路上会有更多的马赛地和宝马,一般国人看了会眼红,对社会和谐也有负面影响。

  因为有拥车证制度,我国道路上的车辆也了很多。一名台湾友人几年前来新加坡旅游时,踏出机场的第一句话是:新加坡的汽车好新哦!

  现在,当局加紧控制拥车,拥车证价格飙升,台湾友人若再来,她的第一句话相信是:新加坡人很有钱,开的都是马赛地和宝马!

   事实是社会上很多中产阶级家庭,也是需要用车的,例如有年幼孩子、年长或出行不便长辈的家庭。这群人不是为了追求汽车梦而想拥车,只想家里能有一部车, 让生活较为方便。他们在拥车证标价相对合理时,还有能力买车,现在当局只顾控制拥车,导致他们进退两难,要买车就得付高价,不买又不行。

  当然,当局也有考虑到公平的问题,在设计拥车证制度时,也把它分成A组和B组,让买小车的人与买小车的人竞争,买豪车的人与买豪车的人搏杀。这样一来,拥车证才不会都被买豪车的有钱人标得,使中等收入者也有机会买车。

  不过,目前的政策仍有可完善之处。例如在拥车证严重短缺的时候,就连A组的拥车证也会被较有钱的人标得,以购买较豪华的小型欧洲车,那些想买小型韩国车或中国车的人根本就没机会。对此,我有几点建议:

  一、拥车证投标可以再细分组别。例如对于买第一部车和有多过一部车的家庭,当局可以把更多的拥车证发放给前者。这样一来,那些需要买第一部车的人会较容易标得拥车证。尽管当局不可能让每名想买车的国人都买得起,但至少应做到每个家庭若要买一部车,也不那么困难。

  二、可规定家里已拥有一部车的购车者若标得拥车证,必须多付拥车证成价的50%,甚至是一倍。这样一来,入场竞标拥车证的人数相信会减少许多。

  三、路税也可以再细分组别。对于有第一部车和有多过一部车的家庭,当局可以对后者征收更高的路税,以发出明确的信息:一个家庭要拥有多过一部车,得付出更高代价。

四、允许开了10年且是家中唯一汽车的车主,以较低的价格更新拥车证。由于本地道路和汽车都保养良好,几乎所有的汽车开了10年其实还能继续使用,当局没 必要利用拥车证及车税制度逼迫国人换新车。这么做在拥车证价格高昂的时候,等于是迫使中等收入者把宝贵的拥车证交出来让愿出高价者投标。

  政 府可能会以这些做法会被滥用为理由而加以反对,但是我认为只要政府有心帮助真正想买车的家庭拥有第一部车,聪明的官员一定能想出严刑峻法和借助科技去 打击滥用者。当然,这些建议必然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而我的看法是与其过于依赖不公平的拥车证制度,不如多管齐下,以寻求一个让更多人能接受的解决方 案。

中年之哀,明天会更老!(by刘冰华)

============================

新加坡联合早报 - 读者来信 2011-07-09

中年之哀,明天会更老!

2011-07-09

刘冰华

  有一首歌《明天会更好》曾经风靡一时,歌词非常有意义,为的是给予我们信心与鼓励,但是现实生活里的明天会不会更好不知道,只知道明天会更老那是肯定的。

   一年有365天,日复一日,岁月要走过,才能知道它的凌厉。每个人到了某个年纪,都不得不承认地心吸力的厉害,虽然每个器官样样存在,但都已经下垂,唯 有血压升高。人到中年后的身体绝大多数都起着很大的变化,听觉开始不灵,记忆力也开始明显的衰退。有时候坐着打瞌睡,躺着却睡不着。该记的记不起,该忘的 却忘不掉。更糟糕的是,哭的时候没眼泪,笑的时候却一直在擦泪。而人到中年时,白发总是拔不尽,仿佛春风吹又生。

  每一个从降临世上开始的生命,就一点一滴的离去。仿佛昨日意气风发的少年,转眼间已变成哀愁的中年,知识开始退化,器官变得老化,思想更是僵化,就只等待着火化!其实,这世界上也有许多人没有老的机会,年纪轻轻就魂归西山。悲乎!

  以前,我们用健康换金钱,现在却得用金钱换健康。人生看来都得有三历:一、年少时要考取好学历;二、中年是否成功得看经历;三、年纪越来越大就要看病历。本以为额头上的几条皱纹只不过是抬头纹,然而,纵使现在不抬头也有皱纹。

  其实,心理建设得靠自己,倘若要人老心不老,管它皱纹长在脸上,它并不是长在心上。但是有些人却特别忌讳,连一句我先走一步也不敢说,不能说。

  活着是一种心情,得也好,失也好,何必过于执着,严肃以待?人到中年,能开开年龄的玩笑,也算是一种成长后开朗的豁达。这样的乐观态度不是更好吗?

网上实名匿名之争 by 高极登

===================================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1-07-09

网上实名匿名之争

2011-07-09

高极登

 最近几个读者为网络实名匿名展开辩论,网上用实名说得容易但难做到,因为它的性质是开放的,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注册成为用户;网上的座右铭就是别用真实身份,我们也常告诫小儿,别在网上向陌生人透露实情。

  要不要用真实身份,悉听尊便,这不像投稿到报章需要用真名以示负责任,网络上不能强求,也强求不来。假设真有个网站要强用真名,我看这个网站第二天就无人问津。

  别以为匿名就可以为所欲为,关键不在真名匿名,而在于要自律和有辩论风度,要求同存异,不要因为别人持不同论点就势不两立。

  网上其实无所谓匿名,除非你是高明的黑客,电话号码、互联网位址(IP Address)一下子就能把你揪出来。

  曾有个人不满某外国航空公司,于是在网咖匿名发恫吓电邮给这家航空公司,最终两国警方跨国合作,找出肇事者。

  警方从互联网位址找到网咖,再按恫吓电邮发送的时间,从购物中心的闭路电视知道肇事者的长相,设下埋伏把他捉拿归案。

   对极权主义,最好就是用匿名,好达到反抗的目的。网上论坛的本义是言论自由,在一些专制国家,匿名言论就像现实中的匿名信,可以起揭发作用,近年很多贪 腐不平现象,都是由网民揭发引起舆论,把当事人揪下台。当然,利用匿名,甚至是冒名胡说八道也是有的,但不能因此就因噎废食。

  去年,印 度尼西亚有个妇女在网上批评一家医院的服务,被告将官里,诽谤罪成罚了一大笔钱,但她是个穷人,于是网民愤起笔伐医院,还筹钱为妇女缴罚,医院见触了众 怒,加上政府也介入,最终院方息事宁人,整个事件也就不了了之。这是匿名网民发挥了蚂蚁雄兵效用,正义得到了伸张。

  美国前不久发布环球网络战略,共两大方针,一是要通过国际合作,确保网络安全和打击跨国网际罪案;二是要确保言论自由。

很多作奸犯科者,像黑客、诈骗集团,就是利用国际间没有网络公法,利用灰色地带的漏洞为恶,往往追查到一个限度,涉及另一个国度的公司,若对方不愿合作,案件就查不下去。

  至于言论自由,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各国国情不一,不能以美国标准看待事情。不少有志之士想要改变国情,被捉将起来,当然这是值得同情的事。但是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必须渐进,偏激的言论引发动乱反为不妙。

  不过极权者动辄利用法律对付异议者,也是不应该,不过,这间中是非不易了断,一些所谓的异议志士可能是代表某些个集团,有他的特定立场,言论有特定的目的。

  一些论坛网站,老实说我很怀疑它们的出处和立场,因为设立一个网站涉及经费,钱从何来?我认为这些网站像捕鼠笼,目的是要找出反对者。

  无论如何,我们上网要有正知正见,不要受别人的言论左右,最重要是言之有物。最终,我认为网民的眼光是雪亮的,真名或匿名委实无关宏旨。

作者是本报新闻编辑

2011年7月2日星期六

楊志良新書「拼公義-沒好走的路」

楊志良新書「拼公義-沒好走的路」

聽說楊志良出書「拼公義-沒好走的路」,馬上買來看看,因為他是公衛的,不是醫療背景的,會注意健康問題,而不是只注意醫療;不然台灣醫療這麼進步,病人卻越來越多,怎麼醫都醫不好,因為只用控制!

醫療的問題故事太多了,大家只想生病找最好醫院,最好的醫生,是否該想想:怎麼樣讓自己不生病!『健康靠自己』,但不是喊口號就會健康,要找尋合適自己的保健方法,身體力行,持之以恆,一定可以讓您活的健康快樂,避免人生最後20年在醫院插管過日子!---健康管理師

Ps:

中央大學713日『如何改善現代人的莫名腰酸背痛---最有效果的拉筋方法』免費演講開始報名

楊志良新書「拼公義-沒好走的路」

因為他心懷所有公衛人的大願,要實踐全民照護、醫療公平、社會安全,所以不惜賭上烏紗帽,也要讓二代健保法過關。
因為他認為生命價值比遭濫用的言論自由更重要,所以他以衛生署長之尊,狀告電視名嘴,被罵也要修補防疫網的漏洞。
台灣要走向「公義社會」,需要更多楊志良!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是個引發諸多爭議的人物,討厭他的人,說他白目、一意孤行、只出一張嘴;欣賞他的人,說他有guts、敢做敢言、值得尊敬。對這一切褒貶,楊志良笑罵由人,船過水無痕,因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手段,目的是實踐自己的終生目標:「社會公義、全民照護」。其他的,他一點也不在乎。

這本書裡,楊志良談到他對最愛「公共衛生」的一世深情,他認為健康與教育是一個人獲得立足點平等的根本,而要讓每個人都獲得健康,就必須用社會主義的方式分配醫療資源。他也從一個公衛學者的角度,重砲轟擊白色巨塔內的醫界,愛深責切,恨鐵不成鋼。還有他對台灣這塊土地殷切的期待:「清廉施政、公平加稅、合理漲價、照顧弱勢,救台灣」。

拚公義這條路,崎嶇難行,但楊志良期許自己做公衛界的唐吉柯德,從來不曾後悔!

目錄

自序

第一部 一個公衛學者眼中的白色巨塔
1.
是醫院還是血汗工廠
2.
什麼才是「卓越」的醫院
3.
人醫為什麼變「獸醫」
4.
白袍染銅臭,誰之過
5.
醫院改革,事在人為
6.
我一定要把署醫救回來
7.
有些醫界大老對我不滿,我對他們更不滿

第二部 走在懸崖邊的施政路
8.
全民健保:右派政府的左派政策
9.
全民健保得之不易
10.
健保一定要長成萬年神木
11.
被政治染色的H1N1疫苗
12.
難以下嚥的美國牛肉

第三部 非典型署長
13.
從上到下的相挺情義
14.
媒體火光溫暖我,也灼傷我
15.
立法院攻防
16.
我憧憬的美好國度
17.
乘願而來,隨緣而去

番外篇 我是楊志良
18.
因為窮,遇到了最愛
19.
幸而路上遇到這些人
20.
太棒了,這就是我要的!
21.
老天爺也要我再多做一點

採訪後記 我眼中的楊志良 邱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