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4日星期四

理想 (作者:丹女)

新加坡联合早报副刊 2011-02-24

理想

2011-02-24

● 丹女

山外山

  最近香港中大的某个大学硕士毕业生上了《苹果日报》的头版。照片上他一手拿着GPA3.6的毕业成绩单,一手拿着向政府领取社会援助的失业人士证件。报道说这名倒霉的二十六岁青年申请了近两百份的工作,面试了无数次,居然没有一次成功!记者为他约见了猎头公司的主管,结果见面以后被主管教训一顿,说他“冇热情、唔投入、冇性格,过程中连一眼都冇望过我……係老板都唔会请你!”(广东话)。

  正巧硕士班的年轻中国同学向我发了一堆牢骚,也的确印证了不少报道和朋友对这群八十后年轻人的想法。长得颇可爱的中国女孩子在班上的成绩还不错。但是她说:“我也不晓得自己为什么在念硕士,对于念的东西我也没感觉到有什么学习的热情。你上课会专心吗?我上课就经常走神。”

  过几天要参加期中考,女同学又凑过来说:“你说这个教授喜欢什么样的答案?我应该怎么样回答才能拿高分?你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yes’还是‘no’,或者我们应该走中间路线,答得中庸一点,‘yes’和‘no’都来一点,你说好吗?”女同学认真地看着我。

  我们在念的是与社会和个人价值观有很大关系的学科。学习的过程似乎也应该是一个自我寻找的过程。答案是个人对事物的思考,想过了,理清了,付诸文字了,人也就会随之蜕变着,希望也同时是在进步着。因为在寻找一个自己想知道的答案,也就没有“教授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答案”的问题。问题是自己怎么想,不是教授怎么想。问题是自己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以后,个人得到了什么?成长了多少?是快乐了、绝望了?是明白了,还是问号更多了?

  我们是要寻找自己的答案,还是要寻找这个社会的标准答案?我们要拥有热情,享受学习甚至工作,还是像机器人一样地向目标移动?从小我们都被教育成只管抄捷径往目标迈进,不管探索个人喜欢与否的功利主义者。在全球资本主义步伐愈加快速的时候,我们又怎么瞬间变成有热情有理想的青年?我们大多数人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就是金钱吧!

  理想就是赚钱,赚多多的钱。目标就是花钱,花多多的钱。怎么达到目标,怎么达到理想?社会已经给了我们标准答案,当银行家、买卖楼房、嫁入/娶入豪门……至于过程中的个人喜恶那不重要,最重要是尽快达标。理清了自己想知道的答案又如何?什么答案也不如赚钱的理想与目标来得更让人振奋,更让人满足了。  (传自香港)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