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 - 今日观点 (2011-02-18)
为了下一代,我们不能失去信心
(2011-02-18)
● 张春玉
朋友电邮来一篇胡适致毕业生的讲话《在不健全的中国,如何不堕落》,原文刊登在1932年7月3日《独立评论》第7号上。网络时代,很多资料都唾手可得,只要在百度搜索,亦能找到这篇文章,只是个别地方有些文字的讹误,也见怪不怪。时隔半个多世纪,这篇文章仍然发人深省。尤其值得广大青年学子以及广大怀抱社会责任感的教师们学习。
都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可是如何让我们的未来在告别校园、走向社会之后不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所污染而走向堕落?他们或失去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在花拳绣腿、五彩斑斓的做秀的舞台上混日子、混仕途;或抛弃了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追求。他们之中有些人或许在求学时期也曾怀抱改造世界的理想,却在焦头烂额之后做了制度的俘虏,甘心放弃初衷,成为没有灵魂的顺民,过起蝇营狗苟的小日子。
胡适开出的药方有三个,一是“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让自己保持求知的热情;二是“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让自己的生活不那么单调;第三就是“得有一点信心”。这第三点要比前两点困难得多,但却是至关重要的。
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强权和拜金的时代;生活在一个以透支地球资源、损害生存环境而获得的物质相对丰盈而精神绝对贫瘠的时代;生活在一个是非不再分明、道德日益滑坡、价值观日渐紊乱的时代;尽管在这个被强权和制度连根拔起的空中楼阁里,我们自己的头脑成了搜罗最新信息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唯独没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和智慧空间,我们用嘹亮的嗓音、别人的语言发表着不知所云的观点,我们甚至幼稚得认为那些“必要之恶”一定会带来“必要之善”,以及我们不得不凭借着“一较高低”和“一较长短”来“色诱”我们的孩子对母语有一点点“性”趣……但是,即便已经这样了,我们仍然不能失去信心。
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果,是因为我们昨天所种的因。当年我们在2月15日被英国人丢弃,让日本人昏天暗地地统治了三年多,所以我们今天就要提醒我们的孩子,不仅要居安思危,更要自力自强,不要再把自己的命运和安危系于他人身上。
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今天无法逃脱承担的责任,但我们要收获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下新的因。我们应该深信:万物皆有定数,苍茫天地,将来谁主沉浮,关键在于我们今日付出的努力和坚定信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