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1日星期一

徐冠林卸任 (by 潘星华) -- 新加坡联合早报副刊 (2011-07-09)

新加坡联合早报副刊 2011-07-09

徐冠林卸任

2011-07-09

潘星华

小依集

小依:

  南洋理工大学校长徐冠林已于630日卸下校长职务,71日起出任南大荣誉校长、校长高 级顾问及全职教授。上星期四,630日,白天,南大举办了创造未来,改造大学的研讨会,校内校外学术界人士济济一堂畅谈他过去八年半对南大的贡献和 南大未来要创造的五个高峰等相关话题。晚上,则为他举办了一个包括多位部长、社会知名人士、传媒、同行、同事、好友、家人,300人欢聚的答谢宴,场面温 馨感人。

  徐冠林在致答谢词时,再次提到南大复名,这个很多人认为他奔走多时,却未能如愿的课题。

  他说:掀起南洋大学课题,我遭到很多人的责难。当时我认为自己处在一个特殊位置,为了新南大的发展,我有必要处理好旧南大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不这样做,新南大要在双语、多文化的新加坡社会起飞,是缺乏了一块稳当的基石,缺乏了一条足够长的跑道。

   我明白南洋大学课题是新加坡社会在五六十年代政治斗争的包袱,然而,承认和肯定南洋大学的历史,也同样是凝聚国家团结和谐不可或缺的工作。从今年大 选,人民行动党引进从前政敌的儿子为候选人,可见政府也在做这项工作,新南大更不应错失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的机会。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东亚研究所主席王赓武教授赞扬徐冠林上任之初,扛起延续旧南大精神的重担,并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当晚答谢宴上,巡回大使许通美也吁请新校长安博迪不要忘记旧南大历史。

   看徐冠林过去八年半,肯定了南洋理工大学的历史从1955年算起,确认南洋大学为南洋理工大学的前身,常年举办多项活动邀请旧南大生重回故园叙旧,在校 内设置思源环,为连接新旧南大做出种种努力,却又遭旧南大生和新南大生的重重指斥,他们不谅解他,拒绝接近他,拒绝接受他,让我不禁为他走这段道路之 坎坷神伤。

  20031月,他上任之初,接受我的专访时候说:“2005年当新南大有了文理学院、艺术学院,再度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 这时,恢复正名南洋大学,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我不认为有什么阻力。只是我认为必须先搞好精神教育。如果新南大不能注入自强不息、力争上游、自力更生的 精神,虽然称为南洋大学,还是会像一所冒牌学校,得不到旧南大人的认同。我希望有一天,我们不要再说新南大和旧南大,不过,这个时机,现在还不成熟。

果然,这个时机需要成熟的时间很长,整个过程的艰难困顿,超出他的想象。当大家都期待着2005年南大50周年大庆,也是新南大复名南洋大学之 时,2004712日在南大毕业典礼上,他宣布了让人吃惊的决定。他说:南洋理工大学只有在发展成为一所顶尖的综合性大学,各学院有着优秀的教授和 出色的学生,我们才能结合南洋理工大学的校友,在一个更好的位置上,考虑大学复名的问题。当时在场的陈庆炎副总理认为他这样说是合情合理的。

  因为和徐冠林熟络,他有把演讲稿先给我看,让我先行处理的习惯。2004712日这篇演讲,我有了在24小时内连接六次修改稿的纪录,篇篇都留着他的斑斑心血和无奈。它将永远在我做记者的生涯里,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印。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