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2日星期日

学习哲学启迪创意

Inf Source: http://www.zaobao.com.sg/yl/yl101211_002.shtml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0-12-11

学习哲学启迪创意

2010-12-11

● 杨松坚

  国大与耶鲁大学合办博雅教育学院,有关博雅教育的课题引发人们的兴趣和深入的探讨。博雅教育体现了使人性臻于完善的教育理想,即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格、丰富健康的人性。博雅教育不仅涉及大学教育,也需要从中小学阶段重视发展青少年全面的人格,和正确辩证思维的方法。如能倡导学习一些哲学,初步掌握认识世界的一把钥匙,对引导学生掌握初步具备综合素质和独立思维的能力,大有裨益。

  哲学(philosophy)是从希腊语(philo-sophia)转变而来,意指“爱好智慧”,“追求智慧和真理”。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宇宙、人文社会和理性思维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指出:“科学、哲学和宗教最初是同一个渊源……”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也曾说过:“哲学是科学的母亲,古代或现代一流的科学家都是哲学家。”

  一代武术宗师李小龙在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选修了哲学专业,他曾说:“我之所以选读哲学,是因为哲学会告诉你为什么而活着。”,“修练功夫的目的不是致力于击破石块或木板,我们更关心的是用它影响我们的整个思想和生活方式。”他创立了著名的截拳道,其中即贯注了他独特的哲学思想精华。所以选读哲学,是因为哲学会告诉你为什么而活着。

  哲学并不神秘,它与人类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如生老病死、四季交替,都是周而复始周期的转变,由量变到质变的哲学所揭示的万物规律。

  自然科学本身就充满着哲学的慎密思维和逻辑推理,哲学与人文、数理学科都是密不可分的。在知识化年代里,必须致力于提升生产力,如能较早学习先进的哲学思想,可以使年轻一代扎下科学创意思维的根基。

  为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独立思维能力的人才,在学校里学习科学知识,也需要向学生灌输一些古今中外的基本哲学原理,引导学生正确、辨证地思维,摆脱书本和考试框框的束缚。课堂并不需要讲解艰深而抽象的哲学名词,如能在自然科学课堂,适当而灵活地引入和贯穿一些基本的哲学思想,可启发、引导同学积极地进行创意思维,并树立正确的认知观与价值观。

  例如,物理和化学中的物质的连续性和间断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正负电荷、氧化还原、得失电子等,以及许多物性和可逆反应,皆生动说明了世间万物的动态平衡、对称和对立统一体的两面性,以及物质世界的永恒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哲学观。教师应避免照本宣读,如能巧妙地引用哲学思想来引导学生,灵活地将哲学融入学科的教学,将可使同学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演变的规律性,从而达到纲举目张,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的效果。此外,学会运用哲学思维,可避免知识的片面性和思维的绝对化,使学习过程更有深度和生动活泼。大学和中学生学习一些哲学原理,对培养学生慎密的逻辑思维和启迪创意思维将大有裨益。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指出:“哲学是人的思想本性。”世间万物皆具正、反两面性,是哲学辨证法的精髓。中国国学大师冯友兰提出的哲学定义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中外哲学的产生皆起源于疑虑与惊讶。至今仍铭记我心的一位中学化学老师常对同学说: “许多发明都是将事物反过来想的结果。”他运用化学物质性质和反应动态平衡原理,积极鼓励同学善于将事物的正、反两面进行对比、分析,鼓励同学勇于反思、追问和探索,进行创意的思维,让我深受启发,促使我后来立志在大学里研读化学专业并从事化学工程业务。

成长中的各级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哲学思维,引导学生培育正确的认知观,并具备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我的一位资深中学老师朋友颇有体会说:“教育应该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藏大门的钥匙,教师就是开启知识之门的引领者。”我想,老师应尝试将哲学辩证思维带到课堂中,将哲学思想适当地融入课程内容,引领学生乘着一叶轻舟,随着清风,扬帆驶向知识浩瀚的大海洋,探索奥秘和真理。

作者是本地自由撰稿人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