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31日星期四

美国亚裔孩子在整体认同上的失落


亚洲人的长相在美国是一种非我族类的原罪,在那种环境中长大,痛苦可以想见。但不是亲身体会,并无法了解个中的酸楚于万一。从文化上来说,亚裔孩子在整体认同上完全失落。读的是以欧洲文化为基础的课本,书上的英雄、哲人、伟人,都是白种人,历史的诠释全是欧洲观点,亚洲文化最多被略略提及,老师根本不懂,认为不是重点。十几年下来“认贼作父”,无条件的认同西方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还是被人家当作局外人,情何以堪?

从认同上的失落产生出对生身父母的怨憎,对自己的长相不满意,仇视一切,暴躁易怒等现象。1980年代中末期,美国出现了许多亚裔作家,作品多以成长经验为主题。有位女作家描述,青少年时期注意到自己有一双凤眼,很不满意,每天努力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她父亲问:为什么你老是有惊恐的表情?

这位作家找到了写作,以幽默的笔触纾放了亚裔成长的痛苦。赵承熙没有她幸运,他无法平息压制在胸中长年的积怨和怒火,恶性爆发伤害了众多无辜,也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

我是一个没有善尽职责的美国亚裔爸爸,儿子辛苦地跟着单亲妈妈成长。直到儿子上了大学,父子之间才比较能摊开来交心。儿子告诉我,亚裔男孩子在美国的成长,比亚裔女孩子困难不只10倍!特别是在十三四岁开始发育的阶段,小男孩像小公鸡似地好胜好斗,亚裔孩子体形瘦小,总会成为其他种族大小孩子们的欺凌对象。拳打脚踢之外还有种族歧视的恶言恶语,每天少说也要受几十次。先天上力不能服人,德方面又是以西方文化为主流,亚裔的容貌、气质、习俗、传统根本不受重视。大家都认为亚裔男孩子不帅、不够酷,女孩子正眼也不瞧一下,于是满盘皆输,丧失了所有的自信。努力读书是一条出路,但是光凭成绩优秀,在美国学生眼中只是个Nerd,怪胎一族。而且并不是每个亚裔子弟天生就成绩超人。亚裔女孩子就不一样,她们在美国男人的心目中代表了一种性神秘,反而受到许多注目。

  “儿子,你是怎么熬过来的?”我颇羞惭而胆怯地问。

“很困难,有好几次我曾经想杀了那些欺侮人的王八蛋。还有比当众被捉弄更可怕的事,他们把你当成隐形人。回想起来,那段时期我最需要一位Role Model引导我,同我谈谈,可是你从来不在。”我闭住呼吸不敢大声喘息。

  “幸好我从你那儿学到一点幽默感。”

  “可能是遗传吧!”我接了一句。

  “不管怎么说,同学都觉得我很滑稽、好笑,结交了好几个死党。其中和我最聊得来的是夏娃,每天我们可以聊几个钟头。”

  “夏娃?是位亚裔女孩吗!”

  “当然不是,那时候所有亚裔男孩都痛恨亚裔女孩,神气得半死,认为亚洲男人都不英俊。她们是一群黄皮白心的香蕉。”
  
---- 读报偶拾自早报2007-05-28的一篇文章“不可承受之轻”。作者:王正方(台湾作家、电影导演)。经过删减。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