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 - 读者来信
国之大事 在于生养
(2012-01-26)
张春玉
1月22日《联合早报》题为“总理新春献词再‘催生’ 政府会全力减轻国人养育负担”的头条新闻透露:我国生育率自2000年以来逐步下降,从1.6下滑至去年的1.2,远低于2.1的自然人口替代率。
一方面是国人对政府的移民政策大为不满:社会治安走下坡,公共交通越来越拥挤,孩子升入名校的概率大打折扣,乃至有限的就业机会被外来人分走一杯羹等等,迫于民众压力,政府不得不缩紧移民政策。另一方面生育率逐年下降,国家发展即将面对生产力严重不足,社会人口老化等等问题,说生育率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生死存亡,兴衰更替,绝非危言耸听。
总理在新春献词中“催生”,可见现今国之大事,既非在祀,亦非在戎,而在生养孩子,繁衍后代。
和地铁公司执意不用华文的原因一样,国人不生孩子,也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笔者身边不乏经济条件不错的白领,每天天未亮出门,天已黑才回家,工作做不完还得带回家继续完成,周末加班是家常便饭,几乎有命赚钱,没命花钱。别说生孩子得花时间精力照顾孩子,忙起来连自己吃饭都嫌多余。笔者几个好友都是在名校执教的老师,每天早上6点出门去学校,开学至今已三周时间,几乎没有晚上7点以前回家的,晚餐后还得备课、改作业,夜里12点以前睡下都是奢侈,半夜1点多还在写电邮的都大有人在。笔者自己春节加周末的四天假期里,完成了中四80篇作文和80篇实用文的批改,完成了一份测验卷子的出题,看了一场中国央视的春晚,和老母亲上了一趟巴刹,这就是我这四天的全部假期生活。
我想,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他们不是不想要孩子,而是不敢要,不能要。不要的原因并不是婴儿花红,或者政府帮忙减轻养育负担就能解决的,是精力、是时间,是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让他们把养儿育女视为奢侈。
毕竟要做父母就得做个负责任的父母,不能把孩子生下来就丢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不能丢给家里的佣人,即使家人或佣人可以帮忙照顾孩子的吃喝,但教育的工作还是要父母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承担起来,而投身工作的年轻父母,又有多少精力和时间给孩子们呢?
在现实生活中,因疏于管教致使孩子误入歧途,从而愧对子女、追悔莫及的父母难道还少吗?当然,你可以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是可以“挤”出来的,但是,当一切已经处于超饱和状态的时候,作为一个老师,他要挤出时间陪孩子看一场电影,就势必要减少两个小时睡眠,或者把一个班的作文从“详改”变成“略改”,而这又不是一个良师能忍心所为。
或者一个家庭由父亲或者母亲申请部分时间的工作,为了多生几个孩子。这无疑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费用即使忽略不计,但孩子上学的费用、万一生病看医生的费用,乃至从小学到高中请补习老师的费用,哪一项都不是小数目。再加上供房子养车、假期的出国旅行,每月孝顺父母的心意以及家庭的储蓄计划,小日子过得依然是紧紧巴巴,这又何苦来哉!
至于很多年轻人选择单身,或者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单身,却又有心想要个孩子的人,我们这个东方社会,现行法律乃至社会道德和舆论,是否接受未婚生育的情况?全社会有没有这样的包容,让未婚生育的孩子,和健全家庭的孩子一样,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
每每谈到生育率问题,我总会想到当年毛泽东一句话,他说“人多力量大”,所以中国才在人口百般控制、计划生育之后的今天还有13亿,历史曾经证明,人多麻烦多,人多问题多。
但我相信,历史迟早也会证明,人多的确是力量大。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